頑鄙夫。
  我欲異於人而貴食母。
  眾人有恢殷之心,聖人如子求食於母,言不自作為也。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大德之人能圓容一切,謂從於道也。
  道之為物,唯怳唯惚。怳惚中有物,怳惚中有像。
  道無形質,忽有忽無,於有無之間,能生物像。
  窈冥中有精,其中有信。
  窈冥,道也。有其真精,求之必應,不失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覽也終未也甫善也。吾何以知終甫之然哉?以此。
  從古至今,不勉此法,用閱諸善。聖人知諸善自然從此而生也。
  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屈也則正,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曲己則事全,枉身則表正,窪淺則盈.溢,故弊則自新,少求則得多,多求則惑亂,所以抱一為法式也。
  不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不自是則別有能,不自見則更見遠,不自伐則善立功,不自矜則道理長。
  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争。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故成全而歸之。
  曲己從物,物莫能争,古行此道,豈是虛言。事成之後,全歸聖人。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
  道本無言,常貴自然。飄風,猛風也,不終一朝。驟雨,暴雨也,不終一日。天地尚不能用風雨行權,世人争以言教立事。
  故從事而道者,道得之;同於德者,德得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隨從其道者得其道,隨從其德者得其德,隨從其失者失其道。但存其信,物無不信,謂不重言也。
  二十四章
  喘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饒無功,自矜不長。其在道曰餘食饌行,物有惡之,故有道不處。
  喘謂失道也。跨,執道也。失道者不久,執道者不行也。言自見自是,自饒自矜之人,如有殘喫食,如負饌而行,其有道者皆惡之。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為天下母。
  道本虛寂,無有伴黨,不以晦明改節,周行天下而無危殆,煦育萬物,如母養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往也,逝曰遠物不及也,遠曰返歸也。故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
  道生在天地之前,行在天地之後,求之則不見形,用之則有應,故強立名為大。大求不得為逝,逝求不得為遠,遠求不得為返。返謂却歸於道,道與天地并,王皆稱其大,而王還守其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生萬物,故人法之。天養萬物,故地法之。道生天地,故號自然也。
  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輕佻為枝葉,重厚為根本。躁撓為民,安靜為君。
  是以君子行終日不離輜重。
  謂抱道懷德,如有輜重也。
  雖有榮觀臺榭,燕處宮室超然。如何萬乘之王國君,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道也,躁則失君。
  君若不重,則失其道,躁撓則失其位也。
  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邇,善言無遐適,
  無有蹤迹,所在皆到,無有言教,所在皆行也。
  善計不用籌算,
  世有不策之事,籌算不到,非道莫知。
  善閉無關楗不可開,善結無繩約不可解。
  有關楗繩約者,鈴可開解,以其道關結者,不可開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是謂襲承也明。
  以善救不善人,總令歸善。聖人不唯救人,亦善救物,此是承襲昭明之理。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善人教不善人,故稱其師。不善人受教行道,故有資益於善人。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世有不為人師者,是不愛資益也。雖有其智,是大迷惑也。
  此謂要妙。
  以教人救物為要妙也。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兄。
  雄強雌弱也,守弱如蹊眾流,則德不離身,使懦弱似嬰兒也。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法也常德不貸,與也復歸於無極。
  知其潔白,守其闇昧,是法式也。又不將潔白貸與人,令其同欲,自欲歸於至極之理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榮自辱生,榮失歸辱,不如守辱。辱如谷,受天下之惡,為德足合於質樸也。
  樸散為器,聖人用為官長,是以大制無割。
  成器之後便為樸散,有大制者不宰割天下,言官長從樸而能理也。
  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止也天下神器,不可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