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忽窈冥中有象,這些消息共誰論。
  古之善為士者,存其無象。微妙玄通,清浄光明。深不可識。視之不見。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強,上聲。以有會無。豫兮若冬涉川,寒徹骨。猶兮若畏四鄰,慎獨。儼兮若冰將釋,無疑。敦兮其若樸,樸,音撲,如愚。曠兮其若谷,虛中。渾兮其若濁。渾,平聲。同塵。孰能濁以動之,徐清?清者濁之源。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靜者動之機。保此道者,不欲盈。虛者實之本。夫惟不盈,沖虛。故能弊不新成。埋光鏟彩。
  右十五章 接上章道紀之義。發明後學,存誠致敬,常慎其獨,不住於相而抱一,濳虛為日用。至於頓息諸緣,銷鎔萬幻,撓之則不濁,澄之則不清,是謂微妙玄通,深隱也。頌曰:微妙玄通,隨人腳轉。瞎卻眼睛,一物不見。不如歸去來,識取虛皇面。
  致虛極,守靜篤。寂然不動。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觀復知化。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動極復靜。歸根曰靜,返本。是謂復命,生意存焉。復命曰常,歷劫寂爾。知常曰明。古今洞然。不知常,昧了也。妄作,凶。錯了也。知常容,大無不包。容乃公,細無不入。公乃王,物無不化。王乃天,理無不通。天乃道,曷有終窮。道乃久。無盡。沒身不殆。天地雖變,這箇不變。
  右十六章 接上章善為士者。致虛靜篤,復命歸根,純是神妙,共向這裏具眼。參學事畢,其或未然,更參末後。頌曰;致虛知妙本,靜極見天心。會得箇中意,河沙總是金。
  太上,無上可上。下知有之。眾所共知。其次,親之譽之。可親可譽,便不自然。其次,畏之。知其畏敬。其次,侮之。全無忌憚。信不足,道難信。有不信。疑心重。猶其貴言。輕諾寡信。功成名遂,默而成之。百姓皆為我自然。不知所自。
  右十七章 太上謂無上可上。雖下愚皆知有此理纔可親近。有美譽便不自然,畏之者猶其次也,侮之者失道遠矣。天真喪失,不能反本,雖教之奚益。言愈多而愈不信,不若默而待之,無為而化之,使其自悟,自然返樸,不言而信也。以治道言之,太上以下不能無為。親之譽之,有言之教也。畏之者刑禁也。侮之者,上失信也。上失信於民則民不信。猶其貴言,不言之教也。不言之教,無為而成,刑不試而民自服也。至於功業成遂,還淳返樸,則親譽畏侮俱忘矣。百姓安居樂俗,忘其所自,故曰謂我自然。頌曰:太上元無上,常存日用間。可憐無眼漢,剛道出函關。
  大道廢,有仁義。太樸既散,仁義乃興。智慧出,有大偽。出,去聲。智慧聰明,根塵業識。六親不和,有孝子。莫若常和。國家昏亂,有忠臣。莫若常治。
  右十八章 接上章親譽畏侮之義。與其國亂顯忠臣,何若無為民自化。頌曰:聰明迷大本,智慧喪天真。無事常清靜,逍遙快活人。
  絕聖棄智,無為。民利百倍;安靜。絕仁棄義,無心。民復孝慈;和順。絕巧棄利,無欲。盜賊無有。常足。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惟恐信不及。故令有所屬。令,去聲。屬音燭。老,婆心切#1。見素抱樸,無知無識。少私寡欲。忘物忘我。
  右十九章 發上章之蘊。聖智仁義巧利一切棄絕,不復見用,則民從其化而返樸也。聖人惟恐後世學者擔負不起,屬之以易簡,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易取於人也。頌曰:莫縱三心亂,無令一念狂。見聞知覺法,無復可思量。
  絕學無憂。心頭無事。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上聲。不遠。善之與惡,相去何若?大遠。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善惡可畏。荒兮其未央哉。俗人恐學力未至,聖人恐損之未盡。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嗜欲無厭。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怕,音泊。憺然無欲。乘乘兮若無所歸。任運自然。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貪務者,常憂。忘機者,常樂。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昏昏默默。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見藏於外,聖人藏明於內。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悶音門。俗人有分別,聖人無彼此。忽兮若晦,晦,上聲。不識不知。漂兮若無所止。無物無執。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眾人皆有能,聖人獨無能。我獨異於人,不與萬法為侶。而貴食母。貴在味道。
  右二十章 絕學者,絕其所有也。故次之絕聖人後。俗人務學於事,益其所聞,惟恐進學不精,故常憂。聖人棄絕所有,惟務於味道,如求食於母,守雌抱一而已,故無憂也。是謂絕學無憂。頌曰:才言絕學,開口便錯。廣識多知,轉轉不覺。人間萬事都忘却,猶落他家第二機。
  孔德之容,無所不容。惟道是從。於法自在。道之為物,惟恍惟忽。本然之天。忽兮恍,其中有象;此天混然。恍兮忽,其中有物。此天洞然。窈兮冥,其中有精;此天常存。其精甚真,純一無偽。其中有信。活潑潑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去,羌呂切。歷劫常存。以閱眾甫。萬物資始。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右二十一章 上章云我獨異於人,德之大也。故次之以孔德之容,言其廣納包容。所謂道之為物,果何物乎?有象有物有精,果有乎?若謂有,未具參學眼,若謂無,亦未具參學眼,畢竟作麼會咄。頌曰:亘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