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了無人識。剔起眉毛,虛空露骨。設若擬議,躊躇照管,當空霹靂。
  曲則全,不材者壽。枉則直,屈己者伸。窪則盈,窪,烏瓜切。謙則受益。弊則新,晦則自明。少則得,知止常足。多則惑事繁則亂。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一能統眾。不自見,故明;弊則新。不自是,故彰;窪則盈。不自伐,故有功;枉則直。不自矜,故長。曲則全。夫惟不争,守柔。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混而為一。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是真實語。誠全而歸之。全其本然。
  右二十二章 曲全枉直,窪盈弊新,接上章孔德之義也。不自見以下,皆戒盈勸謙之義也。謙下故無争,無争則全其本然,抱元守一,復歸無極也。故曰誠全而歸之。頌曰:莫管他人短,休矜自己長。短長無二見,遍界不能藏。
  希言自然。開口不在舌頭上。飄風不終朝,狂則不久。驟雨不終日。躁則不長。孰為此者?是誰主宰。天地。眾所共知。天地尚不能久,天地尚爾。而況人乎?不可躁暴。故從事於道者,順理合轍。道者同於道,一體同觀。德者同于德,不生一見。失者同於失。無有分別。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我同於道,道亦同我。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樂,音烙,上下並用。我同於德,德亦同我。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我同於失,失亦同我。信不足,有不信。我疑於物物亦疑我。
  右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接上章不争之義。謂不自見,是不言而善應。飄風驟雨,言妄動躁進不久遠之喻。從事於道者,和順於道德,混同於事物,自然感通於物,物亦自然相應也。苟或言不合道,妄有作為,不能取信於人,反為人輕忽也。《易繫》云:言行,君子之樞機,榮辱之主也,可不慎乎。頌曰:道不異於人,人自以為異。一佛一切佛,心是如來地。
  跂者不立,跂,音伎。躁進無功。跨者不行,欲速不達。自見者不明,不能晦德。自是者不彰,不能謙下自伐者無功,不能克己。自矜者不長。不能含容。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贅,朱芮切。行,去聲。殘飯贅疣。物或惡之,惡,烏路切。眾所不美。故有道者不處。達者反是。
  右二十四章 此章總證前三章。跂者不立,跨者不行,即飄風練雨之謂也。自見自是,自矜自伐,渾是私意。私意確則害公,何可久也,故有道者不處。餘食贅行,不美也。頌曰:跂立元為妄,跨行本是狂。假饒成得事,到底不如常。
  有物混成,此天混然。先天而生,此天洞然。寂兮寥兮湛然常寂。獨立不改,超然獨存。周行而不殆,運化無窮。可以為天下母。生育長養。吾不知其名,本無名喚。字之曰道,因物立名。強為之名曰大。強,上聲。無有限量。大曰逝,無有疆界。逝曰遠,無有邊際。遠曰反。收拾歸來。故道大,太虛無體。天大,法道。地大,法天。王亦大。法地。域中有四大,更有大麼。王居其一焉。三界獨稱尊。人法地,無不載。地法天,無不容。天法道,無不周。道法自然。
  右二十五章 接上章有道不處,於此發明處道之工夫也。有物混成以下一節,全首章體道之要。四大以下,純是神妙。人只知域中有四大,殊不知自己一物更人。頌曰:天地雖大,亦有敗壤。唯有這箇,歷劫常在。聖而不可知之者,盡在如如不動中。
  重為輕根,輕生於重。靜為躁君。靜主於動。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不敢輕為。雖有榮觀,宴處超然。常應常靜。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擔荷不起。
  輕則失臣,輕進失身。躁則失君。貪榮取辱。
  右二十六章 重者,不可輕忽也。輕則失臣,躁則失君,猶跂者不立,跨者不行之謂,亦飄風驟雨之喻。不離輜重,克負擔荷也。宴處超然,轉物也。明上章法道之義,總結二章體道之說,而續下章善行之要也。頌曰:躁進那能久,輕為了不成。腳跟不點地,猶更涉途程。
  善行無轍迹,轍,直列切。舉步不在腳跟。善言無瑕謫,開口不在舌端。善計不用籌策,一徹萬融。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全無縫罅。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解,上聲。全無擊累。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修己安民。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隨機利物。是謂襲明。明了相續。故善人,不善人之師;教人為善。不善人,善人之資。警人反善。不貴其師,無善可為。不愛其資,無過可改。雖智大迷,屏智如愚。是謂要妙。任運自然。
  右二十七章 盡前章之蘊。謹於言行則無迹無謫,心之計其可算,心之閉其可開,心之結其可解,道心堅固如此,則無善不善之分。師與資兩忘,黜聰屏智,終日如愚。頌曰:舉步不在腳,善結非千手。摸著鼻孔尖,通身都是口。若能於此善參詳,七七元來四十九。
  知其雄,守其雌,不自大。為天下谿。萬派歸源。為天下谿,常德不離,打成一片。復歸於嬰兒。炁全。知其白,守其黑,不自見。為天下式。萬法歸一。為天下式,常德不忒,準的不差。復歸於無極。神全。知其榮,守其辱,不自貴。為天下谷。萬有歸空。為天下谷,常德乃足,湛然圓滿。復歸於朴。朴,音撲。性全。朴散則為器,施之於物。聖人用之,以為官長設教化人。故大制不割。不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