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以正而無咎,不得已而後應,功求成而已。自矜則不長,自伐則無功,自驕則不足觀也已。體此四者,所以成而勿強。
  物壯則老,
  夏長秋殺之化可見已。
  是謂非道,
  道無終始,不與物化。
  非道早已。
  外乎道,則有壯老之異。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另外而非難
  吉事有祥,兵,凶器也,故曰不祥。兵戢而時動,有道者耀德不觀兵,故不處。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左為陽而主生,右為陰而司殺,陽為德,陰為刑,君子貴德而畏刑,故曰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
  禁暴救亂,逼而後動,故不得已。無心於勝物,故日恬淡為上。無心於勝物,則兵非所樂也,故不美。
  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安其危而利其首,樂其所以亡者,怨之所歸,禍之所集也。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易》以師為毒天下,雖戰而勝,又有被其毒者,故居上勢與戰勝者,以喪禮處之。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者,天地之始,豈得而名?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樸以喻道之全體,形名而降,大則制小,道之全體,不離於性,小而辨物,莊周所謂其有真君存焉。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道足以為物之主,則物將自賓。莊子日:素樸而民性得矣,服萬物而不以威刑,幾是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純素之道,守而勿失,匪特物將自賓,上際於天,下蟠於地,上下與天地同流,則交通成和,而萬物咸被其澤。甘露者,天地之和氣。《傳》曰:帝王之德,上及太清,
  下及大寧,中及萬靈,則甘露降。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大道之序,五變而形名可舉,有形之可名,則道降德衰,澆淳散樸,而莫之止。世之化人,蒿目而憂世之患,不仁之人,次性命之情,而饕貴富。聖人不然,始制有名,
  則不隨物遷,澹然自足,孰能危之?故云知止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由川各之與江海也。
  天下,一性也。道之在天下,以性而合,由川谷之與江海,以水之聚,同焉者得,類焉者應,聖人之臨蒞,何為哉?因性而已矣。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傳》曰: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察人之邪正,若辨白黑,是智之事知人而已。
  自知者明。
  《易》曰:復以自知,《傳》曰:內視之謂明,智以知人,則與接為構,日以心鬨,復以自知者,靜而反本,自見而已,天地之鑒也,萬物之照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至人尚德而不尚力,務自勝而不務勝人。智者詐愚,勇者若怯,此勝人也。而所恃者力。勝己之私,以直養而無害者,自勝也。出則獨立不懼,處則逐世無悶,無往而不
  勝,所以為強。
  知足者富,
  有萬不同之謂富,知足者務內遊而取足於身,萬物皆備,國財并焉。
  強行者有志。
  自強不息,斯志於道。
  不失其所者久,
  立不易方,故能久於其道。與時推移,與物轉徙者,可暫而已。
  死而不亡者壽。
  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聖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死之未始異於生,故其形化,其神不亡,與天地并,而莫知其極,非壽而何?此篇之義,始於知人,所以窮理,中於知足,所以盡性,終於不亡,所以至於命,則造化在我。非夫無古無今,而入於不死不生,孰能與此?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汎然無所繫較,故動靜不失,往來不窮,左之右之,而無不可。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
  往者資之,求者與之,萬物自形自化,自智自力,而不尸其功。譬彼四時,功成者去。
  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矣。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
  道復於至幽則小,而與物辨;顯於至變則大,而與物交。與物辨,故常來台開無欲,與物交,故萬物歸焉。覆露乎萬物而不示其宰制之功,故不為主。鼓舞乎群眾,而莫窺其歸往之進,故不知主。夫道非小大之可名也,云可名者,道之及乎物爾。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故業大而富有,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夫大而能化,則豈有為大之累,所以能成其大。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