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其自動,故動而不謝。
  〔疏〕賜,蒙願也。蠢動之物,即是精爽之類,更相驅使,理固自然。譬彼股肱,方玆耳目,既無心於為造,豈有情於蒙賴。無為理物,其義亦然。
  是故行而無邊,
  〔注〕主能任其自行,故無進也。
  〔疏〕君民淳樸,上下和平,率性而動,故無邇之可記。
  事而無傳。
  〔注〕各止其分,故不傳教於彼也。
  〔疏〕方之首足,各有職司,止其分內,不相傳習。邇既昧矣,事亦滅焉。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疏〕善事父母為孝。談,偽也。餡,欺也。不以正求人謂之餡。為臣為子,事父事君,不餡不談,盡忠盡孝;此乃再子之盛德也。
  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注〕此直違俗而從君親,故俗謂不肖耳,未知至當正在何許。
  〔疏〕不肖,猶不似。君父言行,不擇善惡,直致隨時,曾無練爭之心,故世俗之中,實為不肖,未知正理的在可許也。
  世俗之所謂然而然之,所謂善而善之,則不謂之導#36諛之人也。然則俗故嚴於親而尊於君邪?
  〔注〕言俗不為尊嚴於君親而從俗,俗不謂之餡,明尊嚴不足以服物,則服物者更在於從俗也。是以聖人未嘗獨異於世,鈴與時消息,故在皇為皇,在王為王,豈有背俗而用我哉。
  〔疏〕嚴,教也。此明違從不定也。世俗然善,則諫爭是也。夫違俗從親,為之導談,而違親從俗,豈非餡佞邪。且有逆有順,故見是見非,而違順既空,未知正在何處,又違親從俗,豈謂尊嚴君父。
  謂己導人,則勃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
  〔注〕世俗遂以多同為正,故謂之導談,則作色不受。
  而終身導人也,終身諛人也,
  〔注〕亦不問道理,期於相善耳。
  〔疏〕勃,怫,皆嚷貌也。導,達也,謂其餡佞以媚君親也。言世俗之人,謂己餡佞,即作色而怒,不受其名,而終身導談,舉世皆爾。
  合譬飾辭聚眾也,是終始本末不相#37坐。
  〔注〕夫合譬飾辭,應受導談之罪,而世復以此得人以此聚眾亦為從俗者,怛不見罪坐也。
  〔疏〕夫能合於譬喻,飾於浮詞,人皆競趨,故以聚眾,能保其終始,合其本末,眾既從之,故不相罪坐也。譬,本有作璧字者,言合珪璧也。
  垂衣裳,設采色,動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謂導諛,與夫人之為徒,通是非,而不自謂眾人,愚之至也。
  〔注〕世皆至愚,乃更不可不從。
  〔疏〕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上衣下裳,以象天地,紅紫之色,問而為彩,用此華飾,改動容貌,以媚一世,浮偽之人,不謂導談,翻且從君餡佞。此乃與夫流俗之人而徒黨,更相彼此,通用是非,自謂殊於眾人,可謂愚癡之至。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注〕夫聖人道同而帝王殊進者,誠世俗之惑不可解,故隨而任之。
  [疏〕解,悟也。靈,智也。知其愚惑者,聖人也。隨而任之,故愚非惑也。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議閣鄙,觸境生迷,所以竟世終身不覺悟也。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嚮,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注〕天下都惑,雖我有求商至道之情而終不可得。故堯舜湯武隨時而已。
  〔疏〕適,往也。政,至也。惑,迷也。析,求也。夫三人同行,一人迷路,所往之方,猶自可至,惑少解多故也;二人迷.則神勞而不至,迷勝悟劣故也。今宇內皆惑,莊生雖求向至道之情,無由能致,故可悲傷也。
  大聲不入於里耳,
  〔注〕非委巷之所尚也。
  《折楊》《皇萼》#38,則磕然而笑。
  〔注〕俗人得情曲,則同聲動笑也。
  〔疏〕大聲,謂咸池大韶之樂也,非下里委巷之所聞。《折楊》《皇華》,蓋古之浴中小曲也,斥狎鄙野,故嗑然動容,同聲大笑也。昔魏文侯聽於古樂,悅然而睡,闖鄭衛新聲,欣然而喜,即其事也。
  是故高言不止於眾人之心,
  〔注〕不以存懷。
  〔疏〕至妙之談,超出俗表,枚謂之高言。適可蘊常聖之廈府,豈容止於眾人之智乎。大聲不入於里耳,高言固不止於眾心。
  至言不出,俗盲勝也。
  〔注〕此天下所以未嘗用聖而常自用也。
  〔疏〕出,顯也。至道之言,淡而無味,不入委巷之耳,豈止眾人之心。而流俗之言,飾詞浮偽,猶如折楊之曲,喜聽者多。俗說既其當途,至言於乎隱蔽,故《齊物》云,言隱於榮華。
  以二垂#39踵惑,而所適不得矣。
  〔注〕各有信據,故不知所之。
  〔疏〕踵,足也。夫迷方之士,指北為南,二惑既生,垂腳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