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者,非為仁也,而化透行焉;令萬理皆當者,非為義也,而義功見焉;故當而無傷者,非仁義之招也。然而天下奔.馳,棄我殉彼以失其常然。故亂心不由於醜而怛在美色,撓世不出於惡而怛由仁義,則仁義者,撓天下之具也。
  〔疏〕虞氏,舜也。招,取也。撓,亂也。自唐.堯以前,猶懷質樸;虞舜以後,淳風漸散,故以七義聖述,招慰蒼生,遂使宇宙黎元,荒迷奔走,喪於性命,逐於聖透。
  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
  〔注〕雖虞氏無易之情,而天下之性固以易矣。
  〔疏〕由是觀之,豈非用弁義聖述撓亂天下,使天下蒼生,棄本逐末而政其天性耶?
  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注〕自三代以上,實有無為之述。無為之進,亦有為者之所尚也,尚之則失其自然之素。故雖聖人有不得已,或以盤#12夷之事易垂拱之性,而況悠悠者哉。
  〔疏〕五帝以上,猶扇無為之風,三代以下,漸興有為之教。澆淳異世,步驟殊時,遂使拾己效人,易奪真性,徇物不反#13,不亦悲乎。注云或以盤夷之事易垂拱之性者,盤夷,猶創傷也。言夏禹以風櫛雨沐,手足餅胝,以此辛苦之事,易於無為之業,居上既爾,下民亦然也。
  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
  〔注〕夫鶉居而轂食,烏行而無章者,何惜而不殉哉。故與世常冥,唯變所適,其逵則殉世之迸也;所遇者或時有盤夷禿經之變,其迸則傷性之述也。然而雖揮斥八極而神氣無變,手足盤夷而居形者不擾,則奚殉哉?無殉也,故乃不殉其所殉,而迸與世同殉也。
  〔疏〕殉,從也,營也,求也,逐也,謂身所以從之也。夫小人食利,康士重名,大夫殉為一家,帝王營於四海,所殉雖異,易性則同。然聖人與世常冥,其迸則殉,故有瘢痍禿經之變,而未始累其神者也。
  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疏〕數子者,則前之世以下四人也。事業者,謂利名#14天下不同也。名聲者,謂小人大夫聖人異號也。言此四人,事業雖復不同,名聲異號也,言四人,雖復不同,其於殘生以身逐物,未始不均也。
  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
  〔疏〕此仍前舉譬以生後文也。《孟子》云:臧,善學人;穀,孺子也。楊雄云:男婿婢日臧;穀,良家子也。牧,養也。亡,失也。言此二人名耽事業,俱失其羊也。
  問藏奚事,則挾莢讀書;問穀奚事,則博塞以遊。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疏〕奚,何也。冊,簡。古人無紙,皆以簡冊寫書。行五通而投瓊曰博,不投瓊曰塞。問臧問穀,乃有書塞之殊,牧羊亡羊,實無復異也。
  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躡死利於束陵之上,
  〔疏〕此下合曆也。伯夷叔齊,並孤竹君之子也。孤竹,神農之後也,姜姓。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齊,名政,字公遠。夷長而庶,齊幼而嫡,父常愛齊,數稱之於夷。及其父薨,兄弟相讓,不襲先封。聞文王有道,乃往於周。遇武王伐紂,扣馬而諫,諫不從,走入首陽山,探薇為糧,不食粟,遂餓死首陽山。山在蒲州束縣。莆州城南三十里,見有夷齊廟墓,林木森練。盜坏者,柳下惠之從弟,名坏,徒卒九千,常為巨盜,故以盜為名。束陵者,山名,又云即太山也。在齊州界,去束平十五里,坏死其上也。
  二人者,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
  〔疏〕伯夷徇名,死於首陽之下;盜坏責利,現於束陵之上。乃名利所徇不同,其於殘傷,未能相異也。
  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蹶之非乎。
  〔注〕天下之所惜者生也,今殉之太甚,俱殘其生,則所殉是非,不足復論。
  〔疏〕據俗而言,有美有惡;以道觀者,何是何非。故盜坏不叉非,伯夷豈獨是。
  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
  〔疏〕此總結前文以成後義。但道喪日久,並非適當。今俗中盡殉,豈獨夷坏。從於仁義,未始離名;逐於貨財,固當是利。唯名與利,殘生之本,即非天理,近出俗情,君子小人,未可正據也。
  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衛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問哉。
  〔注〕天下皆以不殘為善,今均於殘生,則雖所殉不同,不足復計也。夫生奚為殘,性奚為易哉?皆由乎尚無為之逵也。若知進之由乎無為而成,則絕尚去甚而反冥我極矣。堯桀將均於自得,君子小人奚辮#15哉。
  〔疏〕惡,何也。其所殉名利,則有君子小人之殊,若殘生損性,曾無盜坏伯夷之異。此蓋俗徒到置,非關真極。於何而取君子,於何而辨小人哉?言無別也。
  且夫屬其性乎仁義者,雖通如曾史,非吾所謂臧也;
  〔注〕以此係彼為屬。屬性於仁,殉仁者耳,故不善也。
  〔疏〕屬,係也。臧,善也。吾,莊生自稱也。夫拾己效人,得物喪我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