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10群品萬殊,無釋憂之地矣。唯各安其天性,不次駢而魷枝,則曲成而無傷,又何憂哉。
  〔疏〕魷者,齧斷也。次者,離析也。有餘於數,謂枝生六指也。不足於數,謂駢為四指。夫駢枝二物,自出天然,但當任置,未為多少,而或者不能忘淡,固執是非,謂枝為有餘,駢為不足,橫欲次駢魷枝,成於五數。既傷造化,所以泣啼,故次齡雖殊,其憂一也。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注〕兼愛之迸可尚,則天下之目亂矣。以可尚之逵,蒿令有息而遂憂之,此為陷人於難而後拯之也。然今世正謂此為仁也。
  〔疏〕蒿,目亂也。仁,兼愛之進也。今世,猶末代。言曾史之徒,行此兼愛,遂令或者拾己效人,希幸之路既開,耳目之用亂矣。耳目亂則息難生,於是憂其紛擾,還救以仁義,不.知息難之所興,興乎聖進也。
  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貴富。
  〔注〕夫貴富所以可饕,由有蒿之者也。若乃無可尚之進,則人安其分,將量力受任,豈有次己效彼以饕竊非望哉?
  〔疏〕饕,責財也。素分不懷仁義者,謂之不仁之人也。意在責求利祿,偷竊貴富,故絕己之天性,亡失分命真情,而矯性偽情,舍我逐物,良由聖進可尚,故有斯弊者也。是知抱樸還淳,叉須絕仁棄義。
  故意仁義其非人情乎。
  〔疏〕此重結前旨也。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囂囂也?
  〔注〕夫仁義自是人情也。而三代以下,橫共囂囂,棄情逐進,如將不及,不亦多憂乎。
  〔疏〕自,從也。三代,夏殷周也。囂囂,猶罐聒也。夫仁義者,出自性情。而三代已下,棄情徇邊,囂囂競逐,何愚之甚。是以夏行仁,殷行義,周行禮,即此囂囂之狀也。
  且夫待鉤繩規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
  〔疏〕鉤,曲;繩,直。規,圓;矩,方也。夫物賴鉤繩規矩而後曲直方圓也,此非天性也;諭人待教逵而後仁義者,非真情也。夫真率性而動,非假學也。故矯性偽情,舍己效物而行仁義者,是滅削毀損於天性也。
  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也;
  〔疏〕約,束縛也。固,牢也。侵,傷也。德,真智也。夫待繩索約束,膠漆堅固者,斯假外物,非真牢者也;喻學曾史而行仁者,此矯偽,非實性也。既乖本性,所以侵傷其德也。
  屈折禮樂,殉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疏〕屆,曲也。折,截也。吻俞,猶嫗撫也。揉直為曲,施節文之禮;折長就短,行漫澶之樂;嫗撫偏愛之仁,吻俞執逵之義。以此偽真,以慰物心,遂使物喪其真,人亡其本,既而棄本逐末,故失其真常自然之性者也。此則總結前文之失,以生後文之得也。
  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纏索。
  〔疏〕夫天下萬物,各有常分。至如蓬曲麻直,首圓足方也,水則冬凝而夏釋,魚則春聚而秋散,斯出自天然,非假諸物,豈有鉤繩規矩膠漆纏索之可加乎。在形既然,於性亦爾。故知禮樂仁義者,亂天之經者也。又解:附離,離,依也。故《漢書》云,哀帝時附離董氏者,皆起家至二千石,注云:離,依之也。
  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磚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注〕夫物有常然,任而不助,則民泯然自得而不自覺也。
  〔疏〕誘然生物,稟氣受形,或方或圓,乍曲乍直,亭之毒之,各足於性,悉莫辨其然,皆不知所以;豈措意於綠慮,情係於得失者乎。是知屈折徇俞,失其常也。
  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
  〔注〕同物,故與物無二而常全。
  〔疏〕夫見始終以不一者,凡情之閤惑也;暗古今之不二者,聖智之明照也。是以不生而生,不知所以生,不得而得,不知所以得;雖復時有古今而法無虧損,千變萬化,無常唯一。
  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纏索而遊乎道德之問為哉。
  〔注〕任道而得,則抱朴獨往,連連假物,無為其間也。
  〔疏〕奚,何也。連連,猶接續也。夫道德者,非有非無,不生不滅,不可以聖智求,安得以形名取。而曾史之類,性多於仁,以己率物,滯於名教,束縛既似緘繩,執固又如膠漆,心心相續,連連不斷。懷挾此行,敖游道德之鄉者,譬猶以圓學方,以魚慕烏,徒希企尚之名,終無功用之實,荃蹄不忘魚兔,又喪已陳芻狗,貴此何為也。
  使天下惑也。
  〔注〕仁義連連,柢足以惑物,使喪其真。
  〔疏〕七義之教,聰明之述,乖自然之道,亂天下之心。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注〕夫東西易方,於體未虧;矜化尚義,失其常然,以之死地,乃大惑也。
  〔疏〕夫指南為北,其迷尚小;滯述喪真,為惑更大。
  何以知其然邪?
  〔疏〕然,如是也。此即假設疑問以出後文。
  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
  〔注〕夫與物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