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任當而直前者,非情也。
  〔疏〕莊子所謂無情者,非木石其懷也,止言不以好惡綠慮分外,遂成性而內理其身者也。亦何則?蘊虛照之智,無情之情也。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注〕止於當也。
  〔疏〕因任自然之理,以此為常;止於所稟之涯,不知生分。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注〕未明生之自生,理之自足。
  〔疏〕若不資益生道,何得有此身乎?未解生之自生,理之自足者也。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
  〔注〕生理已自足於形貌之中,但任之則身存。
  〔疏〕道與形貌,生理已足,但當任之,無勞措意也。
  無以好惡內傷其身。
  〔注〕夫好惡之情,非所以益生,祇足以傷身,以其生之有分也。
  〔疏〕還將益以酬後問也。
  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暝。
  〔注〕夫神不休於性分之內,則外矣;精不止於自生之極,則勞矣。故行則倚樹而吟,坐則據梧而睡,言有情者之自困也。
  〔疏〕槁梧,夾漆几也。惠子未遣荃蹄,耽常荃#63理,疏外神識,勞苦精靈,故行則倚樹而吟詠,坐則隱几而談說,是以形勞心倦,疲怠而暝者也。
  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嗚。
  〔注〕言凡子所為,外神勞精,倚樹據梧,且吟且睡,此世之所謂情也。而云天選,明夫情者非情之所生,而況他#64哉。故雖萬物萬形,云為趣舍,皆在無情中來,又何用情於其問哉。
  〔疏〕選,授也。嗚,言說也。自然之道,授與汝形,夭壽妍醜,其理已定,無勞措意,分外益生。而子稟性聰明,辮析明#65理,執持己德,炫耀眾人。亦何異乎公孫龍作《白馬論》,云白馬非馬,堅守斯論,以此自多。信有其言而無其實,能伏眾人之口,不能伏眾人之心。今子分外誇談,即是斯之類也。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六竟
  #1郭慶藩引文『同』作『之』字。
  #2郭慶藩引文『之』作『也』字。
  #3郭慶藩引文『委』作『妄』。
  #4郭慶藩引文『怪』作『乖』。
  #5《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宗』下有『者』字。
  #6郭慶藩引文『夫』作『萬』。
  #7郭慶藩引文『異』作『遠』。
  #8世德堂本『忘』作『亡』,下同。
  #9原作『放』,今依四庫本及郭慶藩引文改正。
  #10世德堂本『曠』作『擴』。
  #11四庫本『說』作『脫』,郭慶藩引文『說』作『蛻』。
  #12郭慶藩引文無『之』字。
  #13郭慶藩引文『過』作『遇』。
  #14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生』疑誤,當作『鑒』。
  #15《闕誤》引張君房本『也』下有『正』字。
  #16趙本『鍾』作門種』。
  #17郭慶藩引文『季』作『序』。
  #18《闕誤》引張君房本此句作『堯舜獨也正』,『正』下有『在萬物之首』五字。
  #19郭慶藩引文『云』作『日』,並有『下首唯有松柏』六字,與下句『上首唯有聖人』對應。
  #20郭慶藩引文『之』作『利』。
  #21唐寫本『官』作『官』。
  #22郭慶藩引文『君』作『至』。
  #23『師者之嘉號也』六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補足。
  #24趙本『遜』下有『也』字。
  #25《闕誤》引文成李張諸本無『不』字。
  #26郭慶藩引文『足』下有在『字』。
  #27郭慶藩引文『犯』作『亡』。
  #28郭慶藩引文『久』作『合』。
  #29趙本『知』下有『我』字。
  #30趙本無『也』字。
  #31『矣』字依四庫本和郭慶藩引文及正文改作『笑』。
  #32郭慶藩引文『之』作『殘』字。
  #33郭慶藩引文『累』下有『也』字,世德堂本無。
  #34王孝魚依注文『情』下補『能』字。
  #35世德堂本無『矣』字。
  #36原作『若』,今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正。
  #37郭慶藩引文『全』上有『實』字。
  #38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意『志』疑誤,當改作『忘』。
  #39郭慶藩引文『俗』作『物』。
  #40王孝魚依正文『與』下補『之』字。
  #41『而』字依趙本及疏文當刪。
  #42王孝魚依注文『於』上補『比』字。
  #43趙本無『而』字,下同。
  #44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意『使』當作『飾』。
  #45郭慶文刪『使』字。
  #46郭慶藩引文『足』下補一則』字。
  #47郭慶藩引文改『愛』作『受』。
  #48趙本『猶』作『元』,四庫本『猶』作『可』。
  #49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