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造於眾妙之門也。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二十七竟
  #1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之』均作『名』。
  #2浙江書局本『撓』作『橈』。
  #3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人』均作『而』。
  #4浙江書局本『間』作『閒』,下注文同。
  #5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約』當改作『幻』。
  #6世德堂本『外內』作『內外』。
  #7王孝魚依世德堂本改『師』作『帥』。
  #8『元』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無』。
  #9王孝魚依趙本改『其』作『而』。
  #10郭慶藩引文改『夫』作『天』。
  #11郭慶藩引文改『論』作『喻』,下同。
  #12四庫本『其』下有『體用其』三字。
  #13王孝魚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說刪『之』字,四庫本無。
  #14世德堂本『耳』作『而』。
  #15王孝魚依疏文及趙本『首』下補『公孫衍』三字。
  #16郭慶藩引文改『緒』作『叙』。
  #17此句不通,郭慶藩引文作『子,(者)有德之稱』。
  #18『夫』字依正文改作『季』。
  #19『觸氏』二字依正文補。
  #20郭慶藩引文『斯』上有『因』。
  #21『如』字依郭慶藩引文補。
  #22趙本無『耳』字。
  #23『快』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恨』。
  #24趙本『損』作『捐』。
  #25趙本『規』作『視長』。
  #26郭慶藩引文『召謂』作『請召』。
  #27『監』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鑑』。
  #28世德堂本『無為之至』作『無所不至』,趙本『所』作『為』。
  #29世德堂本『致』作『至』。
  #30趙本『至』作『致』。
  #31『暢』字四庫本作『傷』字。
  #32浙江書局本『栢』作『柏』。
  #33四庫本『灾』作『菑』,與正文同。
  #34『罪』字依郭慶藩引文改作『罹』。
  #35趙本『責』下『有』也。
  #36郭慶藩引文『剪』下有『千里來霖』四字。
  #37原作『朱』,不通,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作『夫』。
  #38世德堂本『甚』作『其』。下文『自尊』下又補『其』字。
  #39王孝魚依正文改『分別』作『不知』。
  #40『此』下世德堂本有『則』字。
  #41《闕誤》引張君房本『濫』作『檻』。
  #42王孝魚認為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說當改『不』作『亦』。
  #43四庫本『太』作『大』,下同。
  #44【無』字依上下文改作『為』。
  #45『太』字依正文改作』大。
  #46《闕誤》引劉得一本『大』作『廣』。
  #47『合』字依四庫本改作『舍』。
  #48『或』字依郭慶藩引文及注文改作『使』。
  #49趙本『去』下有『所』字。
  #50四庫本『阻』作『徂』。
  #51世德堂本『有所』作『其有』。
  #52『之』字依世德堂本當刪。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二十八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
  〔疏〕域心執固,謂必然也。夫人間事物,參差萬緒,惟安大順,則所在虛通,若其逆物執情,必遭禍害。
  故龍逄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
  〔注〕善惡之所政,俱不可必也。
  〔疏〕龍逢比干,《外篇》已解。箕子,殷紂之庶叔也,忠諫不從,懼紂之害,所以徉狂,亦終不免殺戮。惡來,紂之佞臣,畢志從紂,所以俱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注〕精誠之至。
  〔疏〕碧,玉也。子胥、萇弘,《外篇》已釋。而言流江者,忠諫夫差,夫差殺之,取馬皮作袋,為鴟烏之形,盛伍員屍,浮之江水,故云流于江。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
  〔注〕是以至人無心而應物,唯變所適。
  〔疏〕孝己,殷高宗之子也。遭後母之難,憂苦而死。曾參至孝,而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鄰乎死地,故悲泣也。夫父子天性,君臣義重,而至忠至孝,尚有不愛不知,况乎世事萬塗,而可必固者。唯當忠懷物我,適可全身遠害。
  與木#1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
  〔疏〕夫木生火,火尅金,五行之氣,自然之理,故木摩木則生火,守金則金爍。是以誠心執固而必於外物者,爍滅之敗。
  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