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功熟则不测而天矣。
  “坤至柔而动也刚”,乃积大势成而然也。
  惟刚乃可以载物,地之载必积广厚,故曰地势坤。顺理之至,于物无挠,非老氏致柔之说也。
  乾至健无体,为感速,故易知;
  乾,气之健也。无体者,至健则不滞于一事,随方即应,可以御万理而不穷,故无所迟疑,洞达明示而易知。
  坤至顺不烦,其施普,故简能。
  坤,情之顺也。顺天而行,己无专见之能以烦扰争功,而乾之所至,随效法焉,故不言劳而功能自著。此以乾、坤之德言。
  坤先迷不知所从,故失道;后能顺听,则得其常矣。
  以顺为德者,无必为之志,而听乾之生,因而成之,则先无适从,而有所顺听乃得大常之理,所谓“无成有终”也,臣道也,妇道也,下学之道也。君子之学,以乾为主,知之而后效,故大学之始,必知止至善以立大经,而后循循以进,斯善用坤而不迷。
  造化之功,发乎动,
  不动则不生,由屈而伸,动之机为生之始,震也。
  毕达乎顺,
  动而顺其性,则物各自达,巽也。形诸明。
  毕达则形发而神见矣,离也。
  养诸容,
  不息其长养,惟其厚德能容也,坤也。
  载遂乎说,
  能容则物自得而欣畅,兑也。
  润胜乎健,
  “润”字疑误。自得坚胜而成质,乾也。
  不匮乎劳,
  历险阻而各有以自成,坎也。
  终始乎止。
  成则止矣。止者,即止其所动之功,终始一,则艮也。此释“帝出乎震”一章之义,而以动为造化之权舆,则以明夫不动不止,而历至于止皆以善其动而为功。彼以无为为化源者,终而不能始,屈而不能伸,死而不能生,昧于造化之理而与鬼为徒,其妄明矣。
  健、动、陷、止,刚之象;顺、丽、入、说,柔之体。
  体,谓体性。此言八卦成能之用,故不言阴阳而言柔刚。
  “巽为木”,萌于下,滋于上;
  阴弱为萌,阳盛为滋。益盛也。
  “为绳直”,顺以达也;
  阴不违阳,故顺而直。达者,顺之功效。
  “为工”,巧且顺也;
  阴不亢而潜伏,巧也。顺者,顺物之理。
  “为白”,所遇而从也;
  遇蓝则青,遇茜则赤;阴从于阳,无定质也。
  “为长,为高”,木之性也;“为臭”,风也,入也;
  臭因风而入,鼻不因形而达。
  “于人为寡发广颡”,躁人之象也。
  阳亢于阴,故躁。凡言为者,皆谓变化之象也。万物之形体才性,万事之变迁,莫非阴阳、屈伸、消长之所成,故《说卦》略言之以通物理,而占者得其事应,皆造化必然之效。然可以理通而不可以象测,执而泥之,则亦射覆之贱术而已矣。
  “坎”为血卦,周流而劳,血之象也;
  入于险阻,故劳。血经营身中,劳则溢。
  “为赤”,其色也。
  血亦水谷之滋,得劳而赤。
  “离为乾卦”,“于木为科上槁”,附且躁也。
  “躁”,当作燥。一阴附于两阳,熯之而燥。
  “艮为小石”,坚难入也;
  阳止于上,下有重阴不能入。
  “为径路”,通或寡也。
  止则寡通。
  “兑为附决”,内实则外附必决也;
  阳盛,阴虽附之,必为所决绝。
  为毁折,物成则上柔者必折也。
  一阴孤立于上,不能自固。
  “坤”为文,众色也;“为众”,容载广也。
  一色表著曰章,众色杂成曰文,坤广容物,多受杂色。
  “乾为大赤”,其正色;
  此取乾南坤北之象。
  “为冰”,健极而寒甚也。
  又取乾位西北之象。于此见八卦方位,初无定在,随所见而测之,皆可为方,故曰“神无方,易无体”,无方而非其方,无体而非其体也。分文王、伏羲方位之异,术士之说尔。
  “震为萑苇”,“为苍筤竹”,“为旉”,皆蕃鲜也。
  旉,花也。蕃盛鲜明,动则荣也。
  一陷溺而不得出为坎,一附丽而不能去为离。
  一,奇画,读如奇。坎,阳陷阴中,入于坎宫;离,阴为主于内,二阳交附之。二卦皆以阳取义,不使阴得为主,扶阳抑阴之义。
  艮一阳为主于两阴之上,各得其位而其势止也。易言光明者多艮之象,
  卦有艮体,则系之以光明。
  著则明之义也。
  阳见于外为著。阳明昭示而无所隐,异于震之动也微,坎之陷也匿。
  蒙无遽亨之理,由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也。
  初生始蒙,其明未著,无能遽通乎万事,惟九二得中,以阳居阴,循循渐启其明,则随时而养以中道,所以亨也。天之生人也,孩提之知识,惟不即发,异于雏犊之慧,故灵于万物;取精用物,资天地之和,渐启其明,而知乃通天之中也。圣人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