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闭阴肿,寒热,风侵头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
作面脂。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苦参

内容:气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
止泪。
徐灵胎曰∶此以味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但黄
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府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
。(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水萍

内容:气味辛、寒。主暴热,(得水之气,故能除热)。身痒,(湿热在皮肤)。下水气(萍入
水不濡,故能涤水)。胜酒,(水气胜则酒气散矣)。长须发,(益皮毛之血气)。主消渴。(得
水气之助)。久服轻身。(亦如萍之轻也)
徐灵胎曰∶水萍生于水中,而能出水上,且其叶入水不濡,是其性能敌水者也。故凡水
湿之
病皆能治之。其根不着土而上浮水面,故又能主皮毛之疾。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款冬花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张隐庵曰∶款冬生于水中,花开红白,气味辛温,从阴出阳,盖禀水中之生阳,而上通
肺金
之药也。太阳寒水之气,不从皮毛外交于肺,则咳逆上气而善喘;款冬禀水气而通肺,故可
治也。厥阴、少阳木火之气结于喉中,则如喉痹;款冬得金水之气,金能平木,水能制火,
故可治也。惊痫寒热邪气,为病不止一端,故曰诸惊痫寒热邪气;款冬禀太阳寒水之气,而
上行外达,则阴阳水火之气自相交会,故可治也。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浓朴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生用则解肌而达表,炙香则运土而助脾。)
陈修园曰∶浓朴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然气味浓而主降,降
则温
而专于散,苦而专于泄,故所主皆为实症。中风有便溺阻隔症,伤寒有下之微喘症,有发汗
后腹胀满症、大便硬症,头痛有浊气上冲症,俱宜主以浓朴也。至于温能散寒,苦能泄热,
能散能泄,则可以解气逆之惊悸。能散则气行,能泄则血行,故可以治气血痹及死肌也。三
虫本湿气所化,浓朴能散而泄之,则三虫可去也。宽胀下气,经无明文,仲景因其气味苦温
而取用之,得《本经》言外之旨也。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栀子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疡。
陈修园曰∶栀子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得火味而入心。五内邪气,五脏受热邪之
气也
。胃中热气,胃经热烦懊 不眠也。心之华在面,赤则心火盛也。鼻属肺,酒 鼻,金受
火克而色赤也。白癞为湿,赤癞为热,疮疡为心火。栀子下禀寒水之精,上结君火之实,能
起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之气下行,故统主之。以上诸症,唯生用之,气味尚存,若炒黑
则为死灰,无用之物矣。仲景栀子豉汤用之者,取其交媾水火、调和心肾之功;加香豉以
引其吐,非栀子能涌吐也。俗本谓翻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何其陋欤?
按∶仲景云∶旧有微溏者,勿用。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枳实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
脏,益气。
张隐庵曰∶枳壳气味苦寒,冬不落叶,禀少阴标本之气化。臭香形园,花白多刺,瓤肉
黄白
,又得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得阳明金气而制风,禀少阴水
气而清热也。除寒热结者,禀少阴本热之气而除寒,标阴之气而除热也。止痢、长肌肉者,
得阳明中土之气也。五脏发原于先天之少阴,生长于后天之阳明,故主利五脏。得少阴之阴
故益气,得阳明之气故轻身。仲祖本论,有大承气汤,用炙浓朴、炙枳实;小承气汤,用生
浓朴、生枳实;生熟之间,有意存焉,学人不可不参。
按《本经》有枳实,无枳壳,唐《开宝》始分之。然枳壳即枳实之大者,性宣发而气散,

如枳实之完结,然既是一种,亦不必过分。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