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陈修园曰∶黄柏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浓色黄,得太
阴中
土之化。五脏为阴,凡经言主五脏者,皆主阴之药也。治肠胃中热结者,寒能清热也。治黄
疸、肠痔者,苦能胜湿也。止泄利者,湿热泄痢,唯苦寒能除之,而且能坚之也。
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热妄行;赤白带下,及阴户伤蚀成疮,皆因
湿热下注;黄柏寒能清热,苦可燥湿,所以主之。然皆正气未伤,热毒内盛,有余之病,可
以暂用,否则不可姑试也。
凡药之燥者,未有不热;而寒者,未有不湿;黄柏于清热之中,而兼燥湿之效。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山茱萸

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去核)。
陈修园曰∶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禀厥阴、少阳木火之气化。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

属于风木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皆属于相火也。心下巨阙穴,乃手阙阴心包之募,又
心下为脾之
分。曰邪气者,脾之邪实为肝木之邪也。足厥阴肝木,血少气亢则克脾土,并于阳则热,并
于阴则寒也。又寒热往来,为少阳之病,山萸禀木火之气化,故咸主之。山萸味酸收敛,敛
火归于下焦,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所以温中。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肤
热肉,所以逐周身寒湿之痹。三虫者,厥阴风木之化也;仲景乌梅丸之酸,能治蛔厥,即此
物悟出。肝者,敢也,生气生血之脏也。孙真人生脉散中,有五味之酸,能治倦怠而轻身,
亦从此物悟出。
张隐庵曰∶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后人去附、桂改为六味丸,以山茱萸为固精补肾水
之药
,此外并无他用,皆因安于苟简,不深讨故也。今详观《本经》,山茱萸之功能如此,学人
能于《本经》之内会悟而广其用,庶无拘隘之弊。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吴茱萸

内容:气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又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
,寒热。(泡一次用)
陈修园曰∶吴萸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辛有小毒,得金味而入肺。气温能祛寒,而大
辛之
味,又能俾肺令之独行而无所旁掣;故中寒可温,气逆可下,胸腹诸痛可止;皆肺令下行,
坐镇而无余事。仲景取治阳明食谷欲呕症,及干呕吐涎沫症,从《本经》而会悟于言外之旨
也。肺喜温而恶寒,一得吴萸之大温大辛,则水道通调而湿去。肝藏血,血寒则滞而成痹,
一得吴萸之大辛大温,则血活而痹除。风邪伤人,则腠理闭,而为寒热咳逆诸症,吴萸大辛
大温,开而逐之,则咳逆寒热诸证俱平矣。然犹有疑者,仲景用药悉遵《本经》,而“少阴
病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二十字,与《本经》不符。而不知少阴之
脏,皆本阳明水谷以资生,而复交于中土。若阴阳之气不归中土,则上吐而不利;水火之气
不归中土,则下燥而上烦;中土之气内绝,则四肢逆冷而过肘膝,法在不治。仲景取吴茱萸
大辛大温之威烈,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枣之和胃,以行四末;专求阳明,是得绝
处逢生之妙。张隐庵、叶天士之解俱浅。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杏仁

内容:气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
豚。(汤泡去皮。双仁者,大毒勿用)
陈修园曰∶杏仁气味甘苦,其实苦重于甘,其性带湿,其质冷利(冷利者,滋润之意也)。
下气二字,亦足以尽其功。肺实而胀,则为咳逆上气。雷鸣喉痹者,火结于喉为痹痛,痰声
之响如雷鸣也;杏仁下气,所以主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疮口可合
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于心位;杏仁有下气之功,伐寒水于下,即所以
保心阳于上也。凡此皆治有余之症,若劳伤咳嗽之人,服之必死。时医谓产于叭哒者,味纯
甘可用,而不知纯甘非杏仁之正味。既无苦降之功,徒存其湿以生痰,甘以壅气,阴受其害
,至死不悟,惜哉!



<目录>卷之三\中品

<篇名>乌梅

内容:气味酸、温、平、涩,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
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陈修园曰∶乌梅气平,禀金气而入肺;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