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皆难信。纲目谓因货漆人杂桐油。故多毒
。亦非。有割漆人误覆漆。遍体疮至莫救。向在中山亲见。况服食乎。弘景云。生漆毒烈是
也。古无用叶者。故气味缺。纲目殆因古方。臆立主治耳。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芍药

内容:本经不分赤白。东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俗云。白补赤泻。纲目
云。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产后气血已虚。不可更泻。故禁
用。非仅以其酸寒也。日华子谓主女人一切病。并及产后用宜酒炒。愚意不若勿用为稳。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石斛

内容:名医别录称生六安山谷。苏颂谓广南者佳。纲目谓蜀中者胜。今真石斛干者色正黄。
形如蚱蜢髀。所谓金钗石斛也。其生者高不及寸。极似矮小瓦松。丛生连根。种之磁盘。亦
堪爱玩。然六境罕有。产英邑深山中。峭壁千寻。可望而不可即。采者自巅顶缒巨 而下及
山腰。用器极力搜剔。令纷纷坠落。始就涧谷检取。亦至危险矣。且每斤干才数两。故采者
绝少。今地志误为合肥方物。好事者间向征求。李虚舟大令云。境无崇山。何由得此。每用
为笑。近友人归自粤西。偶及三七。云彼地亦甚贵。以上官熬膏。需索无厌也。取之铢锱。
用之土苴。吾乡玉面金芽。尤物非幸。其不及此。犹喜未有读本草者耳。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菖蒲

内容:石菖蒲。陶隐居谓一寸九节者良。叶有脊如剑者真。其相类而叶无脊者兰荪也。又云
。露根不可用。李濒湖谓菖类有五。惟生水石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乃石菖
蒲。移植盆盎以为观玩。愈剪愈细也。凡用。泔浸。饭上蒸。借谷气尤佳。今六之西南诸山
溪石上多有。且一寸不啻九节。移植亦极易生。但露根甚多。采者未必能审择矣。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蒺藜

内容:纲目称刺蒺藜。子有三角。所在有之。治风明目。其白蒺藜生同州沙苑。子光细微绿
。补肾治腰痛云。今人称刺者为白蒺藜。其关中产。但称沙苑蒺藜。解要白蒺藜。即纲目刺
蒺藜也。吾乡昔一老儒偶病目。服此乃大下不已。反致双瞽。用者审之。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羌活

内容:即独活。一物二种。本经不分。后人乃别用。谓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入足太阳
。独活气浊属阴。善行血分。入足少阴。至逐风胜湿。透关利节。功用正同。羌活理游风。
独活理伏风。但真气不足者忌之。惧虚虚也。羌活色紫。独活色黄。苏肆多以老宿前胡及土
当归充独活。宜辨之。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蒿本

内容:方云同木香。治雾露清邪中于上焦。清去声。寒也。本张洁古。其同白芷作面脂。取
祛风湿。非仅香泽已也。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益母草子

内容:根茎花叶俱入药。济阴返魂丹及益母膏皆全用也。纲目谓胎产诸疾。并用为良。
又谓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则行中有补。此解要所以独有取于花子也欤。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贝母

内容:一名 。读萌。诗采 。取能散心胸郁结也。本草称治乳难。盖乳病多由郁结。故相
宜。又唐时有病患面疮者。用贝母愈。正曼倩酒浇怪哉。取散郁蠲忿意也。苏子容谓类金疮
。故宜贝母。岂其然乎。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天麻

内容:本经主杀鬼精物。治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解要所主。乃开宝也。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车前

内容:方云末服治暴泄。昔欧阳公得暴下。国医不能治。夫人买市人药一帖进之愈。乃车前
子为末。米饮服二钱匕。盖车前子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而谷藏自止矣。理甚精




<目录>附余\考证

<篇名>泽泻

内容:纲目称其行水泻肾。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取其泻膀胱之邪气。古人用补药必兼
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后世不知此理。一意用补。故久服有偏胜之患。是泽泻但长于利水
。未可专任。扁鹊云。多服病患眼。盖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也。本草久服云云。扬之太
过。用者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