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益脾气。滋润益心气也。治风
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柏仁味甘益脾血。血行风息而脾健运。湿亦下逐矣。盖太阴乃湿土之
经也。五脏藏阴者也。脾为阴气之原。心为生血之脏。肺为津液之腑。柏仁平甘益阴。阴足
则五脏皆安矣。久服甘平益血。令面光华。心为君主。主明则十二官皆安。耳目聪明矣。味
甘益脾。不饥不老。气平益肺。轻身延年也。
制 方:
柏仁同松仁、麻仁。治老人虚闭。同白术、生地、枣肉丸。治心脾虚。



<目录>卷三\木部

<篇名>【酸枣仁】

内容:气平。味酸。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
身延年。(炒研)
枣仁气平。禀天秋敛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
经、
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心者胸臆之分。手厥阴心包络脉起之处。腹者中脘
之分。足厥阴肝经行之地。心包络主热。肝主寒。厥阴主散。不能散则寒热邪结气聚矣。枣
仁味酸。入厥阴。厥阴和。则结者散也。四肢者手足也。两厥阴经行之地也。酸痛湿痹。风
湿在厥阴络也。枣仁味酸益血。血行风息。气平益肺。肺理湿行。所以主之也。心包络者。
心之臣使也。代君行事之经也。肝者生生之脏。发荣之主也。久服枣仁。则厥阴阴足。所以
五脏皆安。气平益肺。所以轻身延年也。
制 方:
枣仁同茯神、远志、麦冬、石斛、五味、圆肉、人参。治惊悸。同生地、白芍、麦冬、
五味
、圆肉、竹叶。治自汗。同茯神、人参。治盗汗。同人参、茯神、白术、甘草。治振悸不眠
。同知母、茯神、甘草。名酸枣仁汤。治虚烦不眠。



<目录>卷三\木部

<篇名>【女贞子】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女贞子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
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中者阴之守也。五脏者藏阴者也。女贞气平益肺。肺为津液之化源。所
以补中而脏安也。心者神之居。肺者水之母。入心肺而益阴。阴足气充。气充神旺精生。所
以主养精神也。气失其平则为病。女贞气平。肺主气。气得其平。百病皆除矣。人身有形之
皮肉筋骨。皆属阴者也。女贞平苦益阴。则肌肉自丰。筋骨自健也。心者生之本。其华在面
。肺者气之源。气足则身轻。血华故不老也。
制 方:
女贞同甘菊、生地、杞子、蒺藜。治目昏暗。捣汁熬膏。埋地中七日。点风热赤眼。



<目录>卷三\木部

<篇名>【肉桂】

内容:气大热。味甘辛。有小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
。止烦。止唾。咳嗽。鼻 。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久服神仙不老。
肉桂气大热。禀天真阳之火气。入足少阴肾经。补益真阳。味甘辛。得地中西土金之味。

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有小毒。则有燥烈之性。入足阳明燥金胃、手阳明燥金大肠。气
味俱升。阳也。肉桂味辛得金味。金则能制肝木。气大热。禀火气。火能制肺金。制则生化
。故利肝肺气。心腹太阴经行之地。寒热冷疾者。有心腹冷疾而发寒热也。气热能消太阴之
冷。所以愈寒热也。霍乱转筋。太阴脾经寒湿症也。热可祛寒。辛可散湿。所以主之。经云
。头痛巅疾。过在足少阴肾经。腰者肾之腑。肾虚则火升于头。故头痛腰痛也。肉桂入肾。
能导火归原。所以主之。辛热则发散。故能汗出。虚火上炎则烦。肉桂导火。所以主止烦也
。肾主五液。寒则上泛。肉桂温肾。所以止唾。辛甘发散。疏理肺气。故主咳嗽鼻 。血热
则行。所以堕胎。肉桂助火。火能生土。所以温中。中者脾胃也。筋者肝之合也。骨者肾之
合也。甘辛之味。补益脾肺。制则生化。所以充肝肾而坚筋骨也。其通血脉理疏不足者。热
则阳气流行。所以血脉通而理疏密也。宣导百药无所畏者。藉其通行流走之性也。久服神仙
不老者。辛热助阳。阳明故神。纯阳则仙而不老也。
制 方:
肉桂同人参、炮姜、附子。治中寒腹痛。同姜黄、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治左胁痛
胀。
同当归、牛膝。治冬月产难。产门不开。同黄柏、知母丸。名滋肾丸。治小便不通。



<目录>卷三\木部

<篇名>【桂枝】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