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
晒)
元参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腹中者心肾相交之区也。心为君火。心不下交于肾。
则火积于上。而热聚肾为寒水。肾不上交于心。则水积于下而寒聚矣。元参气寒益肾。味苦
清心。心火下而肾水上。升者升而降者降。寒热积聚自散矣。女子以血为主。产乳余疾。产
后诸症以产血伤也。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补肾气者。气寒壮水之功也。令人明目
者。益水可以滋肝。清心有以泻火。火平水旺。目自明也。
制 方:
元参同生地、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花粉、薄荷、
夏枯
草。治瘰 。同升麻、甘草。治发 咽痛。同知母、麦冬、竹叶。治热病燥热烦乱。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天花粉】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天花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
方之
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心火内烁。则津液枯而病消渴
。膀胱主表。火盛则表亦热而身热也。其主之者。苦寒可以清火也。心为君火。火盛则烦满
大热。其主之者。寒以清之。苦以泄之也。火盛则阴虚。补虚者。清润能补阴虚也。阴者中
之守。安中者苦寒益阴。阴充。中有守也。其主续绝伤者。血为阴。阴虚则伤。阴枯则绝。
花粉清润。则虚者滋。枯者润也。实名(栝蒌)。甘寒之性。能解阳邪。所以主伤寒阳邪结

也。
制 方:
花粉同川莲。治心火乘金消渴。同人参、麦冬。治肺津枯消渴。同麦冬、竹叶。治心火
烦渴
。实同川莲、枳实。名小陷胸汤。治伤寒结胸。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牛蒡子】

内容:气平。味辛。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一名恶实酒蒸拭净焙)
牛蒡子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甘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
于升
。阴也。牛蒡气平清热。味辛散郁。郁热清。则目得血而能视矣。所以明目。中者阴之守也
。人身阴阳。求之升降。牛蒡辛平清肺。肺气下降则阴生。所以补中也。风伤于卫。卫附皮
毛。皮毛者肺之合也。辛平疏肺。则皮毛解散。所以除风伤也。
制 方:
牛蒡同紫草、犀角、生地。治痘血热不出。同桔梗、甘草。治风热咽痛。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甘菊花】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甘菊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味苦清火。火抑金胜。发花于秋。其禀秋金之气独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
也。诸风皆属于肝。肝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风炽则火炎上攻头脑而眩。火盛
则肿而痛。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火。气平可以制木也。肝开窍于目。风炽火炎。则目胀欲
脱。其主之者。制肝清火也。手少阴之正脉。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 。心为火。火甚
则心系急而泪出。其主之者。苦平可以降火也。皮肤乃肺之合。肌肉乃脾之合。木火刑肺金
脾土。则皮肤肌肉皆死。甘菊禀金气。具火味。故平木清火而主皮肤死肌也。其主恶风湿痹
者。风湿成痹。风统于肝。甘菊气平。有平肝之功。味苦有燥湿之力也。久服利血气者。肺
主气。气平益肺。所以有利于气。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有利于血。利于气。气充身自轻
。利于血。血旺自耐老。气血皆利。其延年也必矣。
制 方:
甘菊捣汁。治疔疮。重九采花末服。治酒醉不醒。同杞子丸服。终身无目疾疮疽。同谷
精草
、绿豆皮等分末。治目翳。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丹皮】

内容:气寒。味辛。无毒。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
安五脏。疗痈疮。
丹皮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
太阴
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寒水太阳经。行身之表而为外藩者也。太阳阴虚。则皮毛不密
而外藩不固。表邪外入而寒热矣。其主之者。气寒可以清热。味辛可以散寒解表也。肝者风
木之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