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经不能制肝。肝风挟浊火上逆。中风螈 惊痫之症生矣。丹皮辛寒。益肺平肝
。肝不升而肺气降。诸症平矣。小肠者受盛之官。与心为表里。心主血。血热下注。留舍小
肠。瘀积成瘕。形坚可征。丹皮寒可清热。辛可散结。所以入小肠而除瘕也。五脏藏阴者也
。辛寒清血。血清阴足而藏安也。荣血逆于肉里。乃生痈疮。丹皮辛寒。可以散血热。所以
和荣而疗痈疮也。
制 方:
丹皮同防风末酒服。治癞疝。同麦冬、五味、白茯、甘草、木通、生地。治心包络之火。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黄连】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久服令人不忘。(酒炒吴茱萸同炒姜汁炒)
黄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其主热气目痛者。心主火。火气热。心病舍肝。肝开窍于目也。黄连苦寒
。所以清火也。手少阴之正。出于面。合目内 。手少阴为心火。火盛则心系急而泪出。
伤泪出皆心火也。黄连清心。所以主之。实则泻其子。心者肝木之子也。清心则肝邪泻。所
以明目也。大肠为庚金之腑。心火乘之。则津液化成脓血。痛而下痢矣。其主之者。寒以清

。苦以泄热也。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妇人阴中乃肾窍也。热胜则肿。肿痛者
火盛也。黄连入肾。寒苦清火。所以主之。其久服令人不忘者。入心清火。火清则心明。能
记忆也。
制 方:
黄连同西河柳、黄芩、黄柏、石膏、知母、甘草。治痧疹已透。烦躁不止。同当归、枣
仁、
圆肉、生地、黄芩、黄柏、黄 。治火症盗汗。同槐花、枳壳、乳香、没药。治痢纯血腹痛
。同五味、麦冬、干葛。治酒病。同麦冬、五味。治卒消渴小便多。同人参、莲子。治虚痢
。专为末丸。名泻心丸。治心实心痛。同吴茱萸、神曲丸。治肝火作痛。同白术、陈皮、神

丸。名四物丸。治胸中嘈杂作痛。同白茯。治思想所致白淫。同木香丸。名香连丸。治痢。
同炮姜末。治气痢后重。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黄芩】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酒炒)
黄芩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心者火脏也。十二官之君。诸热之主也。苦平清心。故主诸热。黄胆者湿
热乘脾之症也。脾为太阴湿土。土湿热。则本色现而发黄胆。黄芩苦平清肺。肺亦太阴。太

湿热退。而脾疸亦平也。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湿热则肠 泄痢。黄芩清肺。肺清则通调水

。而湿热下逐。肠肺复其燥金之气。而泄痢愈矣。肺司水道。热则肺失清肃之令。而水道不
通。水因而蓄焉。黄芩清肺。则化气下及膀胱而水下逐矣。血闭者。实热在血分而经闭不通
也。心主血。味苦清心。则能下泄。所以主之。恶疮疽蚀者。疮疽败坏溃腐而不收口也。火
疡者。火伤疮也。皆心火有余而腐坏肺之皮毛也。苦平清心肺。所以主诸痛痒疮疡也。
制 方:
黄芩同白芍、甘草。名黄芩汤。治湿热肠痛。及泻痢。同白芍、甘草、半夏。治吐泻。
同白
芍、麦冬、白术。治胎不安内热。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连翘】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鼠 瘰 。痈恶 疮。瘿瘤结热。蛊毒。(去心用)
连翘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心包络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经别属三焦。出循
喉咙。出耳后。合少阳。郁则包络之火上炎经络。而成寒热鼠 瘰 矣。连翘轻清平苦。轻

扬之。因而越之。结者散而寒热愈也。痈 恶疮。皆生于心火。连翘味苦清心。所以主之。
瘿瘤结热。亦心包络之郁结火也。其主之者。轻扬有散结之功也。蛊毒因辛热而成。辛热则
生虫也。连翘平能清而苦能泄。热解虫化而蛊自消也。
制 方:
连翘同脂麻。治瘰 。同贝母、白芷、甘草、金银花、玄参、薄荷、夏枯草、白芨。治
同上




<目录>卷二\草部下

<篇名>【天麻】

内容:气平。味辛。无毒。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