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县,邑人相传吴魏时蔡经居此,故以名邑。王方平曾偕麻姑降其宅,今遗址
犹存
,其地产黄连,粗如鸡距,皆作连珠形,皮色青黄,光洁无毛,味大苦寒,折之有烟,色如
赤金者佳。疗火症更捷于川产者,马药非此不可。



<目录>卷三\草部上

<篇名>天姥连

内容:出天台,皮色鼠褐,略有毛刺,味苦,入口久含有清甘气。
大泻心火,性寒而带散,故治目症尤效。



<目录>卷三\草部上

<篇名>水黄连

内容:川中一种黄连,生于泽旁,周身有黄毛如狗脊毛状,名水黄连。颇细小,医家不知用,
布人
以之伪充真川连出售,惟祝氏效方用之。 百草镜∶水黄连打箭炉出者,形细长,少硬刺,
较重于他连,以皮肉带青色者为佳,出小西天者,色黑有毛者佳,无毛光黄者次之。
治鼻疳∶用百部三钱,切片,晒干炒,取净末二钱,地骨净炒二钱,五倍子炒,黄柏炒
,甘
愈。



<目录>卷三\草部上

<篇名>马尾连

内容:出云南省,药肆皆有之,干者形如丝,上有小根头,土人盘取之以市。
性寒而不峻,味苦而稍减,不似川连之浓,性能去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邪热,小儿伤风及
痘科



<目录>卷三\草部上

<篇名>浙乌头

内容:\x即僧鞋菊\x
此乃乌头之产于浙地,钱塘笕桥人种之,市为风痪药,近日人家园圃亦有之,名鹦 菊。

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良。



<目录>卷三\草部上

<篇名>霍石斛

内容:\x五色石斛附\x
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
暑醒
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或取熬膏饷客,初未有行之者,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给。市
贾率以风兰根伪充,但风兰形直不缩,色青黯,嚼之不粘齿,味微辛,霍石斛嚼之微有浆,
粘齿,味甘微咸,形缩者真。 百草镜∶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
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 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咀之无涎者,系生
木上,不可用,其功长于清胃热,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年希尧集验良
方∶长生丹用甜石斛,即霍石斛也。范瑶初云∶霍山属六安州,其地所产石斛,名米心石斛
。以其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干之成团,他产者不能米心,亦不成团也。
甘平微咸。陈廷庆云∶本草多言石斛甘淡入脾,咸平入胃。今市中金钗及诸斛俱苦而不
甘,
性亦寒,且形不似金钗,当以霍斛为真金钗斛。 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
胃健脾。功同参 。 定惊疗风,能镇涎痰。 解暑,甘芳降气。



<目录>卷三\草部上

<篇名>五色石斛

内容:云南志∶产禄劝州普渡河濒江石壁间,色绀红者佳。
疗胃热,益虚羸。



<目录>卷三\草部上

<篇名>银柴胡

内容:经疏云∶俗用柴胡有二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银柴胡。专用治劳热骨蒸,色微黑而
细者
,用以解表发散。本经并无二种之说,功用亦无分别,但云银州者为最,则知其优于发散,
而非治虚热之药明矣。
本草汇∶柴胡产银夏者,色微白而软,为银柴胡。用以治劳弱骨蒸,以黄牯牛溺浸一宿,

干,治劳热试验。本经逢原云∶银柴胡银州者良。今延安府五原城所产者长尺余,肥白而软
,北地产者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勿令犯火,犯火则不效。 百草镜云∶出陕西宁
夏镇,二月采叶,名芸蒿。长尺余,微白,力弱于柴胡。 药辨云∶银柴胡出宁夏镇,形如
黄,内有甘草串,不可混用。 翁有良云∶银柴胡产银州者佳,有二种。但辨形如鼠尾,
与前胡相等。查前胡与柴胡相类,皆以西北出产者为胜,形既相同,当以湖广古城柴胡为准
。今银柴胡粗细不等,大如拇指,长数尺,形不类鼠尾,又不似前胡,较本草不对,治病难
分两用,究非的确,用者详之。 金御乘云∶银州柴胡软而白,北产亦有白色者,今人以充
白头翁,此种亦可谓银柴胡。盖银指色言,不指地言。尤金银花白色者曰银花是也。银柴胡
原有西产北产之分,不必定以银夏者为银柴胡也。然入药以西产者胜。 按∶纲目注银柴胡
以银夏出者为胜,不知今人所用柴胡,有北柴胡南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