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痿能令坚长。女子食之有子。其补益与桑椹同
功。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牛膝

内容:【气味】
苦酸平无毒。乃足厥阴少阴所主之药。
【主治】
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堕胎。男子阴消。老人失溺。妇人月水不通。
补肾填精。逐恶血留结。助十二经脉。壮阳道。大抵得酒则能补肾肝。生用则能去恶血。最
能引诸药下至于足。又云春夏用茎叶。秋冬用根。而叶汁之效尤速。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龙骨

内容:【气味】
甘平无毒。阳中之阴。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主治】
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疗多寐泄精。小便自泄。生肌敛疮。盖涩可去脱。龙
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人参

内容:【气味】
甘微寒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经而能补阴火。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
补一脏入脾亦归其所喜。
【主治】
止渴生津液。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安胃和中。除邪气霍乱吐逆。止消渴。通
血脉。得升麻为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得茯苓为引用。补下焦之元气。泻肾中
之火。得麦门冬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凡人面白面黄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肾气不足可用也
。面赤面黑者。为气壮神强。不可用也。脉之浮而芤濡虚大迟缓无力。沉而迟涩弱细结代无
力者。皆虚而不足可用也。脉弦长紧实滑数有力者。皆火郁内实不可用也。喘嗽勿用者。谓
痰实气壅。不可用之以益其实也。若肾虚气短而促者急用之。肺寒而咳。则寒束热邪。壅滞
在肺。固宜禁用。若自汗恶寒而咳。中气不调急用之。久病而郁热在肺。则火抑于内。宜发
不宜补。忌用之。若肺虚火旺。气短自汗。非人参为之君。何以补肺之阳。泻肺之阴。诸痛
不可骤用者。乃邪气方锐。宜散而不宜补也。若里虚吐利。及久病胃弱虚痛喜按者。非人参
为之君。何以升中气之阳。降中气之阴。故古人治肺寒以温肺汤。治肺热以清肺汤。治中满
以分消汤。合血虚以养荣汤。皆有人参在焉。所谓邪之所辏。其气必虚。养正则邪自除。阳
旺则阴血生。至理所在。贵于配合得宜。
反(漏芦) 恶(山楂 溲疏卤咸) 忌(铁器)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蒺藜

内容:【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明目轻身。咳逆肺痿诸风 疡。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古方补肾治风。皆
用白蒺藜。补肾益精。则用沙苑蒺藜。然究之其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肾水自得其天
。功用俱同一也。(白者炒研去茨用。沙苑者酒蒸晒干。)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天南星

内容:(造胆星法。以生南星研末。腊月取黄牯牛胆汁和剂纳入胆中。系悬风处干之。年久
者弥佳。)
【气味】
苦温有大毒。阴中之阳。可升可降。乃手足太阴脾肺之药。
【主治】
性辛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
治口 舌縻。然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蛤蚧

内容:(凡用须炙令黄色熟捣。口含少许。奔走不喘息者、乃为真也。可入丸散。其毒在眼。
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雄为蛤。雌为蚧。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药力在尾。尾不全
者不效。)
【气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积久咳嗽。肺痿咯血。肺痈急。通水道。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
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桑寄生

内容:【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去女子崩中不足。安胎及产后余疾。下乳汁。助筋骨。益血脉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枣仁

内容:【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安五脏。疗心烦不得眠。补中益肝气。泄虚汗
烦渴。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节能止汗也
。大抵酸枣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