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体重而沉降阴也。又
性热味辛有大毒。浮也。阳中阳也。又生猛熟缓。能吐能下。能止能行。可升可降。
【主治】
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
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主邪物。杀虫鱼。金疮脓血不利丈夫。杀斑蜇蛇虺毒。治十种水
肿痿痹。落胎。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及疥癞疔肿。治
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 耳聋。喉痹牙痛。利关窍。古人云。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
可轻用。若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抚缓调中之妙。譬之萧曹绛灌。乃勇猛武夫。
而用之为相。亦能辅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沉香

内容:(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凡使
沉香。须要不枯。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为上。半沉者次之。不可见火。欲入丸散。以纸裹置
怀中待燥研之。或入乳钵以水磨粉晒干亦可。若入煎剂。惟磨汁临时入之。)
【气味】
辛微温无毒。阳也。有升有降。(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主治】
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
肿宜入膏中。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
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血出于脾。益气和神。治上热下寒。气
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橘皮

内容:【气味】
苦辛温无毒。又气薄味浓。阳中之阴也。可升可降。
【主治】
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能温。能补能和。化痰治嗽。顺气理中。调脾快膈。通五
淋。疗酒病。其功当在诸药之上。皆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
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仑。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
补泻升降也。故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 。同
桃仁治大肠血 。皆取其通滞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锁阳

内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不燥结者勿用。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桂心

内容:(用紫色浓桂。去其内外之皮。取中间味辛者用之是也。)
【气味】
苦辛无毒。阳中之阳浮也。入手少阴经血分。
【主治】
一切风气。补五痨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
续筋骨。生肌肉。消瘀血。破 癖症瘕。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米酒

内容:【气味】
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
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养脾扶肝。止腰膝疼痛。但其
味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能居中而缓。用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而能达极高之分。淡
者则利小便而速下。然少饮则能和血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北人嗜饮
生痰动火。醉卧当风。则成癜风。醉浴冷水。则成痛痹。服丹砂饮酒。则引药气入四肢。滞
血化为痈疽。酒后食芥。缓人筋骨。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
肿消渴挛痛之疾。一切毒药因酒得者难治。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祭酒自耗不可饮。酒得咸
而解者。以水制火。酒性上而咸润下也。得葛花绿豆粉而解者寒胜湿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烧酒

内容:【气味】
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
辛甘则能升扬发散。其气燥烈。胜湿祛寒。则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
饮。治泄疟而止腹痛。辛先入肺。则能调水道而通小便。热能生火铄金。大肠受刑。则令大
肠燥结。暑月饮之。则膈快而胸畅。赤目洗之。则泪出而肿消赤散。此皆从治之法。盖所以
劫之之剂也。但性甚燥烈若过饮不节。则败胃伤胆焚心。嗜饮之人甚多。近之市沽。又加以
砒石草乌辣灰。升阳热燥助而引之。是在善于摄生者谨而节之也。



<目录>温性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