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脓。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螈 。时珍曰。骐 竭乃
木之脂液也。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
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白花蛇

内容:(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头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
去皮骨。换酒浸三日。火炙去尽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炙过收之则不蛀。其骨刺须远
弃之。伤人。毒与生者同也。)
【气味】
甘咸温有毒。(得酒良。)
【主治】
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
瘙痒。大风疥癣。治肺风鼻塞。浮风瘾疹。身上白癜风 疡斑点。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
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 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
风。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
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乌稍蛇

内容:(其身乌而光。头圆尾尖。眼有赤光。至枯死眼不陷如活者。称之重七钱至一两者为
上。十两至一镒者为中。粗大者力弥灭也。作伪者用他蛇熏黑。亦能乱真。但眼不光耳。采
得去头及皮鳞。带子。锉断。苦酒浸一宿。漉出。柳木炭火炙干。再以酥炙于屋下。巳。地
上掘坑埋一夜。再炙干用。或以酒煮干用亦可。)
【气味】
甘平无毒。又曰有小毒。
【主治】
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热毒风皮肌生癞。眉髭脱
落。 疥等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乌药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气浓于味。阳也。入足阳明少阴经。
【主治】
中恶心腹痛。蛊毒主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
血气小儿腹中诸虫。除一切冷霍乱。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厉。并解冷热。其功不可悉载。
猫鼠百病并可磨服。理元气。中气香港脚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频数及白浊。但
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万治中风中气诸症。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
气顺则风散也。严用和济生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升。泻中带补也。其
方以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磨浓汁七分合煎。细细咽之。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禹余粮

内容:(石中有细粉如面故曰余粮。凡用。研水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
【气味】
甘寒无毒。入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
【主治】
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疗小腹痛结烦
疼。主崩中。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 等疾。久服耐寒暑。催生固大肠。夫重可去怯。
禹余粮之重为镇固之剂。其性涩又主下焦前后诸病。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鲫鱼

内容:(和蒜食少热。同沙糖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肿疾。同猪肝鸡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痈疽
。同麦门冬食害人。)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合五味煮食主虚羸。温中下气。止下痢肠痔(夏月热痢有益。冬月不宜。)合 作羹
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合茭首作羹。主丹石发热。生捣涂恶核肿毒不散及 疮。同小
豆捣涂丹毒。烧灰和酱汁涂诸疮十年不瘥者。以猪脂煎灰服治肠痈。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肿。
炙油涂妇人阴疳诸疮杀虫止痛。酿白矾烧研饮服治肠风血痢。酿硫黄 研酿五倍子 研酒服
并治下血。酿茗叶煨服治消渴。酿胡蒜煨研饮服治膈气。酿绿矾 研饮服治反胃。酿盐花烧
研掺齿痛。酿当归烧研揩牙乌髭止血。酿砒烧研治急疳疮。酿白盐煨研搽骨疽。酿附子炙焦
同油涂头疮白秃。凡诸鱼属火。独鲫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若多食亦能动火。



<目录>热性药品

<篇名>巴豆

内容:(最能泻人。新者佳。用之去皮心膜熬令黄黑。捣如膏。乃和丸散。有用仁者。用壳者
。用油者。有生用者。麸炒者。醋煮者。烧存性者。有研烂以纸包压去油者。谓之巴豆霜。

【气味】
辛温有毒。又曰生温熟寒。有大毒。其性热味苦。气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