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者。检勘群录。并无正名译人时处。搭忏与众经复异。不可依行。
因敕禁之。今试论之。青州居士等搭忏等事。如大儒以诗书发冢。可谓画虎不成
类狗者矣。佛所预防。正为此尔。若曰占察经无译人时处。为可疑也。是亦担麻
弃金也。何则详彼经文。乃悉坛深密。洗涤秽瑕。激昂懒夫者。莫如兹典。故亦
名大乘忏。又云。出六根聚中。开元贞元二释教录中编入正藏。虽外乎性宗。其
相教大乘殆亦优矣。岂与搭扑二忏同日而语哉。如舍利弗问经佛告长者子邠若多
罗。曰。汝可七日七夜悔汝先罪。皆使清净。多罗奉教。日夜恳恻。至第五夕。
于其室中雨种种。物若巾若帊若拂帚若刀锥斧等。堕其目前。多罗欢喜问于佛。
佛言是离尘之相。割拂之物也。据此。则与占察经掷轮得相之事奚以异哉。乃知
表公翘忏得简。闻法见佛。可谓不诬。况此经若伪妄。则慈氏何以亲授表师。又
此经如可禁。舍利问经亦可禁乎。琮辈可谓攫金不见人。读者详焉。赞曰
 现身浇季激慵聋  灵岳仙溪感应通
 莫谓翘懃传搭忏  作桥东海化鱼龙
  关东枫岳钵渊薮石记(此记乃寺主莹岑所撰承安四年己未立石)
真表律师。全州碧骨郡都那山村大井里人也。年至十二。志求出家。父许之。师
往金山薮顺济法师处容染。济授沙弥戒法传教供养次第秘法一卷。占察善恶业报
经二卷曰。汝持此戒法于弥勒地藏两圣前。恳求忏悔。亲受戒法。流传于世。师
奉教辞退。遍历名山。年已二十七岁。于上元元年庚子。蒸二十斗米。乃干为粮。
诣保安县。入边山不思议房。以五合米为一日费。除一合米养鼠。师勤求戒法于
弥勒像前。三年而未得授记。发愤舍身岩下。忽有青衣童。手捧而置石上。师更
发志愿。约三七日。日夜勤修。扣石忏悔。至三日手臂折落。至七日夜。地藏菩
萨手摇金锡来为加持。手臂如旧。菩萨遂与袈裟及钵。师感其灵应。倍加精进。
满三七日。即得天眼见兜率天众来仪之相。于是地藏慈氏现前。慈氏磨师顶曰。
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不惜身命。恳求忏悔。地藏授与戒本。慈氏复与二栍。
一题曰九者。一题八者。告师曰。此二简子者。是吾手指骨。此喻始本二觉。又
九者法尔。八者新熏成佛种子。以此当知果报。汝舍此身受大国王身。后生于兜
率。如是语已。两圣即隐。时壬寅四月二十七日也。师受教法。已欲创金山寺。
下山而来。至大渊津。忽有龙王。出献玉袈裟。将八万眷属侍。往金山薮。四方
子来。不日成之。复感慈氏。从兜率驾云而下。与师受戒法。师劝檀缘。铸成弥
勒丈六像。复画下降受戒威仪之相于金堂南壁。□于甲辰六月九日铸成。丙午五
月一日安置金堂。是岁大历元年也。师出金山。向俗离山。路逢驾牛乘车者。其
牛等向师。前跪膝而泣。乘车人下问。何故此牛等见和尚泣耶。和尚从何而来。
师曰。我是金山薮真表僧。予曾入边山不思议房。于弥勒地藏两圣前。亲受戒法
真栍。欲觅创寺镇长修道之处。故来尔。此牛等外愚内明。知我受戒法为重法。
故跪膝而泣。其人闻已。乃曰。畜生尚有如是信心。况我为人。岂无心乎。即以
手执鎌。自断头发。师以悲心。更为祝发受戒。行至俗离山。洞里见吉祥草所生
处而识之。还向溟州海边。徐行次有鱼鳖[元/?]鼍等类。出海向师前。缀身如陆。
师蹯而入海。唱念戒法还出。行至高城郡。入皆骨山。始创钵渊薮。开占察法会。
住七年。时溟州界年谷不登。人民饥馑。师为说戒法。人人奉持。致敬三宝。俄
于高城海边。有无数鱼类。自死而出。人民卖此为食得免死。师出钵渊。复到不
思议房。然后往诣家邑谒父。或到真门大德房居住时。俗离山大德永深与大德融
宗佛陀等同诣律师所。伸请曰。我等不远千里来求戒法。愿授法门。师默然不答。
三人者乘桃树上。倒堕于地。勇猛忏悔。师乃传教灌顶。遂与袈裟及钵。供养次
第秘法一卷。日察善恶业报经二卷。一百八十九栍。复与弥勒真栍九者八者诫曰。
九者法尔。八者新熏成佛种子。我已付嘱汝等。持此还归俗离山。山有吉祥草生
处。于此创立精舍。依此教法。广度人天。流布后世。永深等奉教。直往俗离。
寻吉祥草生处。创寺名曰吉祥。永深于此始设占察法会。律师与父复到钵渊。同
修道业而终孝之。师迁化时。登于寺东大岩上示灭。弟子等不动真体。而供养至
于骸骨散落。于是以土覆藏。乃为幽宫。有青松即出。岁月久远而枯。复生一树。
后更生一树。其根一也。至今双树存焉。凡有致敬者。松下觅骨。或得或不得。
子恐圣骨堙灭。丁巳九月。特诣松下。拾骨盛筒。有三合许。于大岩上双树下。
立石安骨焉云云。此录所载真表事迹。与钵渊石记。互有不同。故删取莹岑所记
而载之。后贤宜考之。无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