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诠髑髅
释胜诠。未详其所自也。常附舶指中国。诣贤首国师讲下。领受玄言。研微积虑。
惠鉴超颖。探颐索隐。妙尽隅粤。思欲赴感有缘。当还国里。始贤首与义湘同学。
俱禀俨和尚慈训。首就于师说。演述义科。因诠法师还乡寄示。湘仍寓书。云云
别幅云。探玄记二十卷。两卷未成。教分记三卷。玄义章等杂义一卷。华严梵语
一卷。起信疏两卷。十二门疏一卷。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并因胜诠法师抄写还
乡。顷新罗僧孝忠遗金九分。云是上人所寄。虽不得书。顶荷无尽。今附西国军。
特澡灌一口用表微诚。幸愿捡领。谨宣。师既还。寄信于义湘湘乃目阅藏文。如
耳聆俨训。探讨数旬而授门弟子。广演斯文。语在湘传。按此圆融之教诲。遍洽
于青丘者。寔师之功也。厥后有僧梵修。远适彼国。求得新译。后分华严经观师
义疏。言还流演。时当贞元己卯。斯亦求法洪扬之流乎。诠乃于尚州领内开宁郡
境开创精庐。以石髑髅为官属开讲华严。新罗沙门可归颇聪明识道理。有传灯之
续。乃撰心源章。其略云。胜诠法师领石徒众。论议讲演。今葛顷寺也。其髑髅
八十余枚。至今为纲司所传。颇有灵异。其他事迹具载碑文。如大觉国师实录中
  心地继祖
释心地。辰韩第四十一主宪德大王金氏之子也。生而孝悌。天性冲睿。志学之年。
落采从师。拳懃于道。寓止中岳(今公山)适闻俗离山深公传表律师佛骨简子设果
订法会。决意披寻。既至。后期不许参例。乃席地扣庭。随众礼忏。经七日。天
大雨雪。所立地方十尺许雪飘不下。众见其神异。许引入堂地。撝谦称恙。退处
房中。向堂潜礼。肘颡俱血。类表公之仙溪山也。地藏菩萨日来问慰。洎席罢还
山。途中见二简子贴在衣褶间。持回告于深。深曰。简在函中。那得至此。检之
封题依旧。开视亡矣。深深异之。重袭而藏之。又行如初。再回告之。深曰。佛
意在子。子其奉行。乃授简子。地顶戴敀山。岳神率一仙子。迎至山椒。引地坐
于岩上。敀伏岩下。谨受正戒。地曰。今将择地奉安圣简。非吾辈所能指定。请
与三君凭高掷简以卜之。乃与神等陟峰巅。向西掷之。简乃风飏而飞。时神作歌

 碍岩远退砥平兮  落叶飞散生明兮
 觅得佛骨简子兮  邀于净处投诚兮
既唱而得简于林泉中。即其地构堂安之。今桐华寺签堂北有小井是也。本朝睿王
尝取迎圣简。致内瞻敬。忽失九者一简。以牙代之。送还本寺。今则渐变。同一
色难卞新古。其质乃非牙非玉。按占察经上卷。叙一百八十九简之名。一者求上
乘得不退。二者所求果现当证。第三第四求中下乘得不退。五者求神通得成就。
六者修四梵得成就。七者修世禅得成就。八者所欲受得妙戒。九者所曾受得戒具
(以此文订知慈氏所言新得戒者。谓今生始得戒也。旧得戒者。谓过去曾受。今
生又增受也。非谓修生本有之新旧也)十者求下乘未住信。次求中乘未住信。如
是乃至一百七十二。皆过现世中。或善或恶得失事也。第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
入地狱(已上皆未来之果也)一百七十四者。死已作畜生。如是乃至饿鬼。修罗。
人。人王。天。天王。闻法。出家。值圣僧。生兜率。生净土。寻见佛。住下乘。
住中乘。住上乘。得解脱第一百八十九等是也(上言住下乘至上乘得不退。今言
上乘得解脱等。以此为别尔)皆三世善恶果报差别之相。以此占看得与心所行事。
相当则为感应。否则为不至。心名为虚谬。则此八九二简。但从百八十九中而来
者也。而宋传但云。百八签子。何也。恐认彼百八烦恼之名而称之。不揆寻经文
尔。又按本朝文士金宽毅所撰王代宗录二卷云。罗末新罗大德释冲献太祖。以表
律师袈裟一领戒简百八十九枚。今与桐华寺所传简子。未详同异。赞曰
 生长金闺早脱笼  俭懃聪惠自天钟
 满庭积雪偷神简  来放桐华最上峰
  贤瑜珈  海华严
瑜珈祖大德大贤住南山茸长寺。寺有慈氏石丈六。贤常旋绕。像亦随贤转面。贤
惠辩精敏。决择了然。大抵相宗铨量。旨理幽深。难为剖拆中国名士白居易尝穷
之未能。乃曰唯识幽难破。因明擘不开。是以学者难承禀者尚矣。贤独刊定邪谬。
暂开幽奥。[怡-台+反][怡-台+反]游刃。东国后进咸遵其训。中华学士往往得此
为眼目。景德王天宝十二年癸巳。夏大旱。诏入内殿。讲金光经。以祈甘霔。一
日斋次。展钵良久。而净水献迟。监吏诘之。供者曰。宫井枯涸。汲远。故迟尔。
贤闻之曰。何不早云。及昼讲时。捧炉默然。斯须井水涌出。高七丈许。与刹幢
齐。阖宫惊骇。因名其井曰金光井。贤尝自号青丘沙门。赞曰
 绕佛南山像逐旋  青丘佛日再中悬
 解教宫井清波涌  谁识金炉一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