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见新寺。其使立于门前曰。不是四天王寺。乃望
德遥山之寺。终不入。国人以金一千两赠之。其使乃还奏曰。新罗刱天王寺。祝
皇寿于新寺而已。因唐使之言。因名望德寺(或系孝昭王代。误矣)王闻文俊善奏。
帝有宽赦之意。乃命强首先生作请放仁问表。以舍人远禹奏于唐。帝见表流涕。
赦仁问慰送之。仁问在狱时。国人为刱寺名仁容寺。开设观音道场。及仁问来还。
死于海上。改为弥陀道场。至今犹存。大王御国二十一年。以永隆二年辛巳崩。
遗诏葬于东海中大岩上。王平时常谓智义法师曰。朕身后愿为护国大龙。崇奉佛
法。守护邦家。法师曰。龙为畜报何。王曰。我厌世间荣华久矣。若粗报为畜。
则雅合朕怀矣王初即位置南山长仓。长五十步。广十五步。贮米谷兵器。是为右
仓。天恩寺西北山上是为左仓。别本云。建福八年辛亥筑南山城。周二千八百五
十步。则乃真德王代始筑。而至此乃重修尔。又始筑富山城。三年乃毕。安北河
边筑铁城。又欲筑京师城郭。既令真吏。时义相法师闻之。致书报云。王之政教
明则虽草丘尽地而为城。民不敢逾。可以洁灾进福。政教苟不明。则虽有长城。
灾害未消。王于是正罢其役。麟德三年丙寅三月十日。人家婢名吉伊。一乳生三
子。总章三年庚午正月七日。汉岐部一山级干一作成山何于。婢一乳生四子。一
女三子。国给谷二百石以赏之 又伐高丽。以其国王孙还国。置之真骨位 王一
日召庶弟车得公曰。汝为冢宰。均理百官平章四海。公曰。陛下若以小臣为宰。
则臣愿潜行国内。示民问徭役之劳逸。祖赋之轻重。官吏之清浊。然后就职。王
听之。公着缁衣。把琵琶为居士形。出京师。经由阿瑟罗州(令溟州)牛首州(今
春州)北原京(今忠州)至于武珍州(今海阳)巡行里闬。州吏安吉见是异人。邀致
其家。尽情供亿。至夜安吉唤妻妾三人曰。今兹侍宿客居士者终身偕老二妻曰。
宁不并居。何以于人同宿。其一妻曰。公若许终身并居。则承命矣。从之。诘旦
居士欲辞行时。曰仆京师人也。吾家在皇龙皇圣二寺之间。吾名端午也(俗为端
午为车衣)主人若到京师。寻访吾家幸矣。遂行到京师居家宰。国之制每以外州
之吏一人上守京中。诸曹注今之其人也。安吉当次上守至京师。问两寺之间端午
居士之家。人莫知者。安吉久立道左。有一老翁经过。闻其言良久伫思曰。二寺
间一家殆大内也。端午者乃车得令公也。潜行外郡时。殆汝有缘契乎。安吉陈其
实。老人曰。汝去宫城之西。敀正门。待宫女出入者告之。安吉从之。告武珍州
安吉进于门矣。公闻而走出。携手入宫。唤出公之妃。兴安吉共宴。具馔至五十
味。闻于上。以星浮山(一作星损乎山)下为武珍州上守绕木田。禁人樵采。人不
敢近。内外钦羡之。山下有田三十亩。下种三石。此田稔岁。武珍州亦稔。否则
亦否云
  万波息笛
第三十一神文大王。讳政明。金氏。开耀元年辛巳七月七日即位。为圣考文武大
王创感恩寺于东海边(寺中记云。文武王欲镇倭兵。故始创此寺。未毕而崩。为
海龙。其子神文立开耀二年毕。排金堂砌下东向开一穴。乃龙之入寺旋绕之备盖
遗诏之藏骨处。名大王岩。寺名感恩寺。后见龙现形处。名利见台)明年壬午五
月朔(一本云天授元年误矣)海官波珍喰朴夙清奏曰。东海中有小山浮来向感恩寺。
随波往来。王异之。命日官金春质(一作春日)占之。曰。圣考今为海龙镇护三韩。
抑又金公庾信乃三十三天之一子今降为大臣。二圣同德。欲出守城之宝。若陛下
行幸海过。必得无价大宝。王喜以其月七日驾幸利见台。望其山遣使审之。山势
如龟头。上有一竿竹。昼为二。夜合一(一云。山亦昼夜开合如竹)使来奏之。王
御感恩寺宿。明日午时。竹合为一。天地振动。风雨晦暗七日。至其月十六日风
霁波平。王泛海入其山。有龙奉黑玉带来献。迎接共坐。问曰。此山与竹或判或
合如何。龙曰。比如一手拍之无声。二手拍则有声。此竹之为物。合之然后有声。
圣王以声理天下之瑞也。王取此竹。作笛吹之。天下和平。今王考为海中大龙。
庾信复为天神。二圣同心。出此无价大宝。令我献之。王惊喜。以五色锦彩金玉
酬赛之。敕使斫竹出海时。山与龙忽隐不现。王宿感恩寺。十七日。到祗林寺西
溪边。留驾昼膳。太子理恭(即孝昭大王)守阙。闻此事走马来贺。徐察奏曰。此
玉带诸窠皆真龙也。王曰。汝何知之。太子曰。摘一窠沈水示之。乃摘左边第二
窠沈溪。即成龙上天。其地成渊。因号龙渊。驾还。以其竹作笛。藏于月城天尊
库。吹此笛则兵退病愈。旱雨雨晴。风定波平。号万波息笛。称为国宝。至孝昭
大王代天授四年癸巳。因失礼郎生还之异。更封号曰万万波波息笛。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