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有明文又新罗古传云。定方既讨丽济二国。又谋伐新罗
而留连。于是庾信知其谋。飨唐兵鸩之。皆死坑之。今尚州界有唐桥。是其坑地
(按唐史不言其所以死。但书云卒。何耶。为复讳之耶。乡谚之无据耶。若壬戌
年高丽之役。罗人杀定方之师。则后总章戊辰何有请兵灭高丽之事。以此知乡传
无据。但戊辰灭丽之后。有不臣之事。擅有其地而已。非至杀苏李二公也)王师
定百济。既还之后。罗王命诸将追捕百济残贱屯次于汉山城。高丽靺鞨二国兵来
围之。相击未解。自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二日。我兵危甚。王闻之。议群臣曰。
计将何出犹豫未决。庾信驰奏曰。事急矣。人力不可及。唯神术可救。乃于星浮
山。设坛修神术。忽有光耀如大瓮。从坛上而出。乃星飞南北去(因此名星浮山。
山名或有别说云。山在都林之南。秀出一峰是也。京城有一人谋求官。命其子作
高炬。夜登此山举之。其夜京师人望人皆谓。怪星现于其地。王闻之忧惧。募人
禳之。其父将应之曰官奏曰此非大怪也。但一家子死父泣之兆耳。遂不。行禳法。
是夜其子下山。虎伤而死)。汉山城中士卒怨救兵不至。相视哭泣而已。贼欲改
急。忽有光耀。从南天际来。成霹雳。击碎炮石三十余所。贼军弓箭矛戟筹碎皆
仆地。良久乃苏。奔溃而归。我军乃还。太宗初即位。有献猪一头二身八足者。
议者曰。是必并吞六合瑞也。是王代始服中国衣冠牙笏。乃法师慈藏请唐帝而来
传也。神文王时。唐高宗遣使新罗曰。朕之圣考得贤臣魏征李淳风等。协心同德。
一统天下。故为太宗皇帝。汝新罗海外小国。有太宗之号。以僭天子之名。义在
不忠。速改其号。新罗王上表曰。新罗虽小国。得圣臣金庾信。一统三国。故封
为太宗。帝见表乃思。储贰时。有天唱空云。三十三天之一人降于新罗为庾信。
纪在于书。出捡视之。惊惧不已。更遣使许无改太宗之号
  长春郎  罢郎(一作罴)
初与百济兵战于黄山之役。长春郎罢郎死于阵中。后讨百济时。见梦于太宗曰。
臣等昔者为国亡身。至于白骨。庶欲完护邦国。故随从军行无怠而已。然迫于唐
帅定方之威。逐于人后尔。愿王加我以小势。大王惊怪之。为二魂说经一日于牟
山亭。又为创壮义寺于汉山州。以资冥援


三国遗事·卷二
文虎王法敏
王初即位。龙朔辛酉。泗泚南海中有死女尸。身长七十三尺。足长六尺阴长三尺。
或云。身长十八尺。在封干二年丁卯
总章戊辰。王统兵。与仁问钦纯等至平壤。会唐兵灭丽。唐帅李绩获高臧王还国
(王之性高。故云高臧。按唐书高记。现庆五年庚申。苏定方等征百济。后十二
月大将军契如何)为浿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大总管。刘伯英为平壤道
大总管。以伐高丽。又明年辛酉正月。萧嗣业为扶俆道总管。任雅相为浿江道总
管。率三十五万军以伐高丽。八月甲戌。苏定方等及高丽战。于浿江败亡。干封
元年丙寅六月。以庞同善高临薜仁贵李谨行等为后援。九月。庞同善及高丽战败
之十二月己酉。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台大总管。率六总管兵以伐高丽。总章元年戊
辰九月癸巳。李绩获高臧王。十二月丁巳献俘于帝。上元元年甲戌二月。刘仁轨
为鸡林道总管。以伐新罗。而乡古记云。唐遣陆路将军孔恭水路将军有相兴新罗
金庾信等灭之。而此云仁问钦纯等无庾信。未详。时唐之游兵诸将兵有留镇而将
谋袭我者。王觉之。发兵之明年。高宗使召仁问等让之曰。尔请我兵以灭丽。害
之何耶。乃下圆扉。炼兵五十万。以薜邦为帅。欲伐新罗。时义相师西学入唐来
见仁问。仁问以事谕之。相乃东还上闻。王甚惮之。会群臣问防御策。角干金天
尊奏曰。近有明朗法师入龙宫。传秘法而来。请诏问之。朗奏曰。狼山之南有神
游林。创四天王寺于其地。开设道场则可矣。时有贞州使走报曰。唐兵无数至我
境。回椠海上。王召明朗曰。事已逼至如何。朗曰。以彩帛假构宜矣。乃以彩帛
营寺。草构五方神像。以瑜珈明僧十二员。明朗为上首。作文豆娄秘密之法。时
唐罗兵未交接。风涛怒起。唐舡皆没于水。后改刱寺。名四天王寺。至今不坠坛
席(国史大改刱在调露元年己卯)后年辛未。唐更遣赵宪为帅。亦以五万兵来征。
又作其法。舡没如前。是时翰林郎朴文俊随仁问在狱中。高宗召文俊曰。汝国有
何密法。再发大兵无生还者。文俊奏曰。陪臣等来于上国一十余年。不知本国之
事。但遥闻一事尔。厚荷上国之恩。一统三国。欲报之德。新刱天王寺于狼山之
南。祝皇寿万年。长开法席而已。高宗闻之大悦。乃遣礼部侍郎乐鹏龟使于罗审
其寺。王先闻唐使将至。不宜见兹寺。乃别刱新寺于其南待之。使至曰。必先行
香于皇帝祝寿之所天王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