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垂方便。俾老母。知有此事。亦某兄弟之幸也。謙遂謂國太曰。夫人但放下。日逐看經禮拜。於靜室默坐。當心念紛飛之際。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但念念不舍。心心無間。日久歲深。自然瞥地。國太遂如謙之所教。一日中夜起坐。纔始舉念。提此無字。驀然契悟。遂有頌云。終日復看經。如逢舊識人。勿言頻有礙。一舉一回新。此乃士大夫仕官中。以道達其親底樣子。所以道。養生不足以事父母。惟聖人。以道達之。是也。大抵佛法世法。初無兩般。但能於世法。擾擾之中。識得無二之道。無二之心。譬如以大地。為一射垛。挽弓所向。無不中的矣。看他國太。得這無二之道。無二之心。分明了了。便能於經教中。有一條活路。不為語言之所役。可謂世間出世。平等頓超。人與非人。性相平等。然雖如是。畢竟喚什麼。作無二之道。無二之心。且無二之道。無二之心。是一耶。是二耶。喝一喝云。若不喝住。幾乎錯下注脚 復舉。王常侍。一日治事次。米胡至。侍乃舉筆示之。米云。還判得虗空麼。侍乃擲筆入宅。更不相見。師云。米胡當時。若解臨機豹變。常侍要歸宅。未得在。米胡致疑。明日憑華嚴和尚。致茶筵次。設問云。昨日米胡有何言句。便不得相見。侍云。師子咬人。韓盧逐塊。米纔聞。遽出大笑云。我會也。我會也。侍云。會則不無。試舉看。米云。請常侍舉。侍乃竪起一隻筯。米云。這野狐精。常侍云。這漢徹也。師云。若不酬價。爭辨真假。便恁麼見得徹去。便知米胡。與王常侍。有主賓互換之機。闡啐啄同時之用。苟或尚留觀聽。更為頌出。賓主機先有路通。筆端不是判虗空。筯頭再運回天力。千聖齊教立下風。

  小師德言。先做道士。再為僧。請普說

  昨日徒弟德言。炷香請。就五參時。為眾東語西話。是日適當明慶祈禱。於是就今晚小參。為了此事。然德言本先為道士。便知有此事。特來南方。見尊宿。辨此事。往年來蔣山相聚。自念頭腦不相似。何日得一度牒。為僧以陪廣眾。遂以此意。白寶公。庶祈加護。若遂此心。必為蔣山之徒弟。山僧是時。適丁旱澇。眾少。遂令其入僧堂辨道。其純一無雜。視聽言動。無一絲毫。不在規矩繩墨之中。雖久歷叢林者。未必如是之專也。山僧亦欲為募緣。助成其志。但以旱澇相仍。忍飢不暇。未暇及此。是其用意之專。所以諸聖加護。一旦得三道度牒。遂拈鬮卜受業之所。果拈得蔣山。盖不忘寶公之力也。今晚小參。意欲山僧。提持為僧之本末。只如曩時。發足南方。見尊宿。辨此事。且喚什麼。作此事。又如何辨。然此事。人人本有。各各圓成。不論僧之與道。聖之與凡。無一人不具此事者。是故釋迦老子。四十九年。三百餘會。橫說竪說。費盡口業。終說不到。末後於百萬大眾中。拈一枝花。普示大眾。獨有迦葉一人。破顏微笑。便與他著一箇名字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大迦葉。且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是箇什麼。便是當日德言。做道士時。便知有此事底一念。必要為僧。以陪廣眾底一念。亦是如今各各當人。即今在此。挨肩並足。立地聽山僧東語西話底一念。此念若明。超凡入聖。正在茲時。此念不明。隨物流轉。無有了日。迦葉是此一念明底人。釋迦老子。遂乃分付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且道是有分付。無分付。若道有分付。屈辱迦葉尊者。若道無分付。辜負釋迦老子。這裏須是自家一念洞明。分付不分付。自然分明。不著問人。所以達磨大師。自西天航海而來。向少室峯前。九年冷坐。別無他說。於是二祖。得安心法。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人傳一人。的的相承。綿綿不斷。至於垂一機。示一境。一言半句。皆是激揚天地未判。父母未生底消息。只要各人。一念分明。自證自悟。初不以實法。繫綴人也。
  後來有箇潭州雲盖志安禪師。便是自證自悟此一念底人。一日到雲居。問云。某甲不柰何時如何。居云。只為工夫不到。安不肯。直造石霜。又如是問。霜云。非但闍梨。老僧亦不柰何。安云。和尚為什麼。不柰何。霜云。老僧若柰何。粘過汝不柰何。安遂有省。石霜騎賊馬趕賊。奪賊鎗殺賊。則不無。未免傷慈太過。雲盖安。若向雲居言下悟去。甚處有石霜來。恁麼注解。有權有實。有照有用。須是一念明始得。
  是時潭州馬王。當國佛法之盛時。有一道正。奏馬王。乞與雲盖論議。馬王遂請雲盖至。雲盖就馬王。借一口劒。乃握劒。問道正云。汝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若道得。即不斬。道不得。即斬。道正遂設拜哀求。雲盖謂大王曰。還識此人否。大王云識。雲盖云是誰。大王云。是道正。雲盖云。不是。其道若正。合對得山僧。此只是箇無主孤魂。因茲道門不復紛紜。雲盖安禪師。見石霜。於言下。一念自證之後。等閑用將出來。自然去離泥水。活人眼目。只如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不是心。不是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不是鬼。不是神。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且道山僧恁麼注解。是契得雲盖意。契不得。須是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