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妙喜云。儞俗漢。理會甚底。遂珍重歇去。妙喜被子蒼一拶。一夜不安。千思萬慮。揣摩胷中。遂乃歎服。自料不知圓悟之底蘊。於是夜起。扣子蒼堂門。子蒼云。誰。妙喜云某甲。子蒼云。儞作什麼。妙喜云。我一夜思量。非特子蒼不知老和尚底蘊。我實不知老和尚底蘊。子蒼云。且去睡休。明日理會。看他韓子蒼。雖是箇俗漢。然它曾見作家來。便有解粘去縛底手段。使妙喜倒戈卸甲。不坐在是非得失裏。終欲窮圓悟之底蘊。來日子蒼云。圓悟已住雲居。兄可歸雲居去。然是時圓悟。道尊一代。子蒼先遣書。探圓悟口氣。然後津發。妙喜歸雲居。圓悟遂以第一座處之。一日秉拂。萬口一詞稱贊。然當時會中。盡是龍象。雖然道首座秉拂好。而不知真箇如何好。是時有箇一村僧。上方丈。問圓悟云。首座秉拂如何。圓悟以兩指。夾鼻示之。是時一眾。殊不知。圓悟垂鈎四海。獨釣獰龍。閧然道。首座做得秉拂。元來不好。老和尚夾鼻不是。皆只向語脉裏轉却。然妙喜亦未免透這裏不過。遂云。這老畜生。儞主張我。徹底主張我。而今又却如此。教兄弟誚讓我。我如何居人之上。遂欲起去。人報圓悟。圓悟云。他若去。但令他來辭我。妙喜辭圓悟。圓悟云。杲兄儞記得夜來秉拂麼。妙喜云。記得。圓悟云。儞試舉一遍看。妙喜舉了。圓悟云。從上佛祖。被儞罵得。分文不直。我只輕輕。以兩指夾鼻。儞便煩惱。妙喜被圓悟一點點破。不覺呵呵大笑。仍舊歸首座寮。是時一眾。只得眼眨眨地。被二大老熱瞞。妙喜云。我自此。籌室中。手段更嶮峻。為我曾著賊來。所謂飲泉水。貴地脉。當恁麼時。莫便是參禪透頂透底。到大休歇之地麼。且喜沒交涉。須知圓悟恁麼為人。養子之緣。固當如是。然當初妙喜在金山。待圓悟道。儞肚裏。少我五百箇活馬騮在。便與奪却竹篦。倒行此令。逗到後來雲居山中。設使盡大地。是箇圓悟鼻孔。通身是手。掩之。到妙喜面前。總用不著。雖然如是。汝等諸人。還知二大老落處麼。若也未知。直須退步就己。行住坐臥參取。忽然參到無參之地。二大老。向諸人手裏乞命。非特二大老。向諸人手裏乞命。生死岸頭。亦乃得力。諸人自然。於一切時一切處。不為物所轉。至於賓主勘驗。言論往來。著著有轉身一路。不坐在是非得失窠臼裏。以至玄妙理性。語言文字。一點也無著處。於無著處。事事著得。靈苗異草和根拔。從教大地生荊棘。

  長寧知軍文宗諭請普說(諱復之。字庭瑞)

  天下無二道。聖人無二心。既無二道。又無二心。無一法不是真乘。無一事不為妙用。所以瞿曇。以此而修心。老聃以此而養性。尼丘以此而治身。莫不一一由此無二之道。無二之心。據實而論。修心者。至於無可修。則不為心之所礙。養性者。至於無所養。而不為性之所拘。治身者。至於無可治之地。則不為身之所累。既不為身之所累。不為性之所拘。不為心之所礙。全體是無二之道。無二之心。三界二十五有。當下平沉。八萬四千塵勞。隨處解脫。然則此無二之道。無二之心。未得洞明時。不曾欠一絲毫。既得洞明之後。亦未甞增一絲毫。是知此事。人人本有。各各圓成。但能一念頓超。自然見成受用。如未得見成受用。直須十二時中。行住坐臥。日用應緣。是非交結。逆順縱橫處。急著眼看。此未明無二之道。無二之心底一念。自何而來。驀然得見此一念分明。如閙市裏。逢故舊時。昔日風采。歷歷見前。不著問人。自心了了。然後日用應緣。是非逆順。皆是自家。自受用三昧。無二之道。無二之心。盡在是矣。豈不見。昔荊公。問佛法大意於蔣山贊元禪師。元不對。荊公益扣之。元不得已。而謂之曰。公有障道者三。近道之質二。公受氣剛大。世緣深厚。以剛大之氣。遭深世緣。必身任天下之重。懷經濟之心。然用舍不能必。則心未平。以未平之心。則安能一念萬年哉。又多怒。學問尚理。教中謂之所知障。此其三也。惟視名利如脫髮。甘淡薄如頭陀。此其近道之質也。且以教乘滋茂之。更一兩生。恐純熟。大小元禪師。未免話作兩橛。殊不知。若要洞明無二之道。無二之心。非剛大之氣。不能遠到。未免中途困躓。然離世緣外。而求此道。譬如避溺而求水。殊不知。世緣浩浩。正是此道之根源。但忘取舍之心。無有不是。此道見前底時節。既得此道現前。則覔世緣。了不可得。未平之心。當下消殞。全體是無二之道。無二之心也。
  視名利。如脫髮。甘淡薄。如頭陀。此雖荊公近道之資。然爭如我今府判宗諭。自魁多士。於人間世。現宰官身。倘非剛大之氣。以臨之。安得名動九天。趣歸清要。奉母夫人。萬里造朝。使白髮老親。瞻天子之光。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此乃人間世。第一義諦。聖眷方隆。急流勇退。自非胷中所養渾厚。安能一去就。一出處。惟義所在。初不以用舍。而二其心。
  茲者得請半刺名郡。以便養親。道由山中。令山野。舉揚宗旨。盖亦欲以道。而達其親也。
  昔張魏公。奉母夫人國太計氏。判福州。謂開善謙和尚曰。某與舍弟。於圓悟處。各有所悟。而老母未得此直指之要。余於母子之間難言。公從徑山大惠會中來。必有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