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精。傀儡之義益精。則不見可笑。亦不見可憫。身心不遣而自無。世界不觀而元寂。而所謂傀儡者已化為廣長舌相。即三藏所詮。五宗所指。又豈有出於是哉。今司衡以札見召。葢欲理九賢之舊業也。端陽之後。當復聚首。傀儡之義。不猶信乎。到日擬為足下作罷參齋。唯足下留意。幸甚。

  復蔡司衡茂才

  仲春之初。曾會陳良老云。尊駕尚未抵郡。及接手書。始知。到郡已遽歸也。來書云。歸日萬緣都澹。唯有一件大事未明。實增慚愧。終日忽忽。如有所失。若實實有此意思。則入道不遠矣。但復云。如更闌戲散。酒罷客歸。生出無聊景況。則所謂忽忽如有所失者。已分於第二念了也。譬如世人忽失重寶。急於尋覓。豈更暇顧更闌戲散等。而生無聊之景況乎。大都學道之士。只以大道未明為憂。決不可妄生第二念。況世緣如幻如化。生非有生。滅非有滅。若見其有生有滅。已錯了也。更從而欣之戚之。不尤錯之錯乎。九賢書。偽妄實多。遠玷前哲。刪而正之。實余本懷。茲承雅召。敢不趨赴。擬於端午後出山。不必遣人來接。鐘山事。俟到日商之。

  答聞谷大師

  某前趨謁。遽以俗緣促歸。未及飽領法誨。心殊悵悵。所命述諸祖道影贊。以他緣羈絆。未及速成。至今月初方就。正具書呈上。函未出門。而省衷師至。辱承寶翰。兼荷寵錫。感愧何極。祖影下卷。沈文學。方失之延津。而曹大參。乃遞自湖南二千里外。不謀而合。先後不差。機會亦大奇矣。但某思。曹公所請。重在大師巨筆。某何人斯。敢代大匠斵乎。矧憨大師鴻裁。如日月光。某冐昧而續其貂。則爝火之失照久矣。觀者不以為鄙。必以為狂。是立謗之招。而開罪之隙也。第尊長有命。弗敢固方。故思勉強撰就。呈以報命。葢冀慈恩之斧削耳。若曰傳示四方。則某豈敢。前聞。儀峯老人。高風密證。真末世之標表也。某心不覺嚮往之甚。思當斯日。而有斯人。可令其湮沒弗傳乎。然其責實在大師。乞詳錄出付梓以傳。亦今日一盛事也。何如。

  答翁茂才

  前辱臨敝剎。未及奉挹清光。及承雅咏。始知非塵俗中品也。復蒙翰教。知已發大心。已具正信。良為不易。昔人有望剎影而知歸者。有隔江招手而悟去者。相知豈在形迹哉。但足下既以養親為事。豈容棄去。良以。孝為大戒之首。孝為成佛之本。能善事二親。即仝供養諸佛也。抑來教云。法法元無法。觀心何有心。又云。受色仍空色。聞音不礙音。誠如是。又何出世入世之分乎。祇為從來依文字義理上領解。所以說無法無心。而實有法有心。說色空音空。而實有色有音。則足下之所不能自欺者也。今要知入世出世本領。須是將此等語言知解。一坐坐斷。惟向聖賢句中。實實參去。如中庸道鳶飛魚躍。即斯道之著察。今單單看。鳶飛魚躍。如何即是道。不可將心思揣度。不可將語言註解。不許向師友問辯。但默默向己實實參去。日久月深。雲開日現。自然悟去。則知向所論有法無法等。皆戲論也。承賜佳咏。足徵高雅。愧枯拙無以和。小刻附呈。此復。

  答潘茂才

  來教謂。人我相難盡。此豈特足下。三教聖凡。實判於此。有我謂之凡。無我謂之聖。然此我相根底甚深。葢在本命蒂中生來。此病不是解說道理者可去。亦不是用心克制者可去。亦不是澄心息念者可去。直須向父母未生前。開一隻眼。則又何人我之可得哉。然所謂父母未生前者。非揣摩潦草而得。要在當人深參實究。忽然於不思議中勘破。則能所忘。是非泯。聖凡一。仲尼老子。是箇甚麼。非獨仲尼老子。千賢萬聖。決無別路了也。足下勉之。

  復一念法師

  前辱臨敝剎。冀領大教。不意遽別。心殊悵悵也。繼承華音慰問。感謝何如。所示五燈證教。足見為法心勤。良為不易。但愚意。禪講相非。虗空強割。自古及今。弊非一日。又何必今日特集一書乎。況足下資稟高明。意氣恬密。衛護法門。當圖其大。今日宗不成宗。不待教家非之也。教不成教。不待宗家非之也。蠱亂眾生。慘如砒鴆。某深夜思之。未甞不墮淚再三。今足下儻能深加體究。廣為弘揚。其衛道之功。不尤遠且大乎。前覽天主教辯數條。理俱無疵。但文字上。頗有礙處。乞再審之。以行何如。餘容面悉。不一。

  答如是師

  金仙一別。屈指十霜矣。忽辱華翰慰諭。知高誼不忘念不慧也。但過譽種種。令人增愧。兼承珍錫。頂戴曷寧。承諭。邪風流布。莫甚今日。此實法門之深憂。奈不慧人微望輕。德涼智淺。又安能迴狂瀾於既倒乎。區區之望。實願諸賢競起。共掃魔蹤。庶幾再見漢官威儀也。泉城諸友。既能共究台宗。扶佛正法。誠為不易。此又法門之深慶也。但台宗最為精密。未可草草。亦必須兼善他宗。方可獨崇本旨。其尤可痛懲者。不可墮在義學社火裏。必當冥修內觀。以求正悟可也。若觀諦未忘。坐在玄妙窠臼中。則圓頓之旨。止是路途茶飯。況內觀全無。但逐語言生解。只在爭競是非上過日。豈是大丈夫之事哉。余每謂。天台一宗。自四明之後。變成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