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也。詳洞曹二頌可辨。
  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覿面別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
  偏中正。就見道後用功時立。功勳。偏也。所奉之理。正也。失曉老婆。表正中之偏。古鏡不明。表偏中之正。此位由奉重之力。所見更親於前。但未能親造此理。則所認亦祇在影象之間。故曰迷頭認影。此位師家多作轉用歸體釋者非是。以洞山意。是偏中便有正。非偏後歸正也。
  正中來。無中有路隔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
  正中來一位。即是得法身。亦即是正位。前半分。是轉功就位。後半分。是轉位就功。中間。即尊貴位也。無中。正位也。有路。來偏也。隔塵埃者。以其內方轉身。尚未入俗。與塵埃隔也。有作出塵埃者非是。以出字之義。是入塵而後出也。此尊貴位不可犯。犯即屬染污。須善回互。能回互。則從傍敲顯。有語中無語。無語中有語。故勝斷舌才。據曹洞宗旨中載云。隋時有辨士。名李知章。每有辨論。眾皆結舌。故人號之為斷舌才。此位。後人頌者。多用披毛戴角。入廛垂手等語。皆非。惟曹山頌云。未離兜率界。烏鷄雪上行。深得洞上之旨。後有古德。分此一位為小五位者。最為精密。天童覺有四轉靈機。亦是明此。學者不可不知。
  兼中至。兩刃交鋒不須避。好手猶如火裏蓮。宛然自有冲天志。
  兼中至。就功位齊彰時立。正既來偏。偏必兼正。作家相見之際。明暗交參。縱奪互用。不涉一毫擬議。自然不至傷鋒犯手。如火裏蓮花。而卒無所損也。此乃他受用三昧。即是透法身。即是大機大用。洞山離三滲漏。臨濟具三玄要。俱不出此。
  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裏坐。
  兼中到。就功位俱隱時立。前兼中至。雖偏正交至。猶有偏正之迹。此則無迹可見。故曰不落有無。葢是造道之極。及盡今時。還源合本。故曰折合還歸炭裏坐。如佛說究竟涅槃義。乃自受用三昧也。既得此三昧。雖大用繁興。總不出此。洞山臨終曰。吾閒名已謝。正明此旨。九峯虔云。塵中雖有隱形術。爭似全身入帝鄉。雲門云。直饒透得法身。放過即不可。仔細檢點將來。有甚麼氣息。亦是病意。亦在此也。
  按正法眼藏中。載大慧釋五位頌一篇。切不可信。如釋三更初夜月明前。謂是向白說黑。回互黑字不犯諱。釋失曉老婆逢古鏡。謂是向黑說白。回互白字不犯諱。誠如彼說。他大死翁答正中偏云。黑漆老婆被白練。又答偏中正云。白頭翁子著皁衫。宏智覺頌偏中正云。婦人鬢髮白垂絲。又答云。白髮老婆羞看鏡。自得暉云。白雲籠嶽頂。終不露崔嵬。皆可責其犯諱乎。且洞宗之機貴回互但如此。又何以出生死乎。學此宗者。請詳之。

  汾陽五位總頌

  五位參尋切要知。絲毫纔動即相違。金剛透匣誰能用。唯有那吒第一機。舉目能令三界靜。振鈴還使九天歸。正中妙挾通回互。擬議鋒鋩失却威。

  慈明圓五位總頌

  偏中歸正極幽玄。正去偏來理事全。須知正位非言說。朕兆依稀屬有緣。兼至去來興妙用。到兼何更逐言詮。出沒豈能該世界。蕩蕩無依鳥道玄。

  投子青頌(并序)

  夫長天一色。星月何分。大地無偏。枯榮自異。是以法無異法。何迷悟而可及。心不自心。假言象而提唱。其言也。偏圓正到。兼帶叶通。其法也。不落是非。豈關萬象。幽旨既融於水月。宗源派混於金河。不墜虗凝。回途復妙。
  正中偏。星河橫轉月明前。彩氣夜交天未曉。隱隱俱彰暗裏圓。
  偏中正。夜半月明羞自影。朦朦霧色辨何分。混然不落秦時鏡。
  正中來。火裏金鷄坐鳳臺。玄路倚天通陌上。披雲鳥道出塵埃。
  兼中至。雪刃籠身不回避。天然猛將兩不傷。暗裏全施善周備。
  兼中到。解走之人不觸道。一般拈掇與君殊。不落是非方是妙。

  宏智覺頌(洞曹二家頌後推此五頌為最)

  正中偏。霽碧星河冷浸天。夜半木童敲月戶。暗中驚破玉人眠。
  偏中正。海雲依約神仙頂。婦人鬢髮白垂絲。羞對秦臺寒炤影。
  正中來。月夜長鯨蛻甲開。大背摩天振雲翼。翔遊鳥道類難該。
  兼中至。覿面不須相忌諱。風化無傷的意玄。光中有路天然異。
  兼中到。斗柄橫斜天未曉。鶴夢初醒露葉寒。舊巢飛出雲松倒。

  自得暉頌

  正中偏。混沌初分半夜前。轉側木人驚夢破。雪蘆滿眼不成眠。
  偏中正。寶月團團金殿冷。當明不犯暗抽身。回眸影轉西山頂。
  正中來。帝命傍分展化才。杲日初升沙界靜。靈然曾不帶纖埃。
  兼中至。長安大道長遊戲。處處無私空合空。法法同歸水見水。
  兼中到。白重斷處家山好。撲碎驪龍明月珠。崑崙入海無音耗。

  鼓山賢頌

  正中偏。黑漆崑崙空裏眠。雖是不曾親切得。眼前影象却昭然。
  偏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