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伏鼠。
  真常流注者。外觀似寂。中實搖搖。如繫駒不忘馳。伏鼠。偷心在也。
  先聖悲之。為法檀度。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只此肯心。便是金鎖玄路。故有十劫觀樹之事。
  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觀樹。
  法華經云。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塲。而諸佛法。不現在前。過十劫已。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曹山曰。未忘大果故。愚謂十劫。表十成。過十劫。表不滯十成。
  如虎之缺。如馬之馵。
  虎。一名李耳。虎食畜。不至耳。又每食人耳。則耳必一缺。此以例不敢犯諱也。馵者。馬後左脚間有白色也。此以例語忌十成也。
  以有下劣。寶几珍御。以有驚異。黧奴白牯。
  凡情聖見。是金鎖玄路。故先聖以法淘汰之。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值。巧力何預。
  射至百步。力也。射中百步。巧也。至箭鋒相值。則非巧力之所能及。
  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識到。寧容思慮。
  此正明天真妙用。非智力所及。如箭鋒相值也。
  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
  此明當以偏輔正。如臣事君。子事父。故洞山復立功勳五位。石霜復立王子五位。皆細明奉順之義。
  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此四句。明君父之事。位極尊貴。本無作用之可見。而實為萬化之樞紐。故曰潛行密用。雖有炤體之獨懸。而實無知覺之分別。故曰。如愚若魯。又此體常自如是。相續不斷。非有動靜之殊。顯晦之異。故名之為主中主。若有動靜之殊。顯晦之異。則是賓中主。非主中主也。

  洞山五位

  丹霞湻和尚序曰。夫黑白未分。難為彼此。玄黃之後。方位自他。於是借黑權正。假白示偏。正不坐正。夜半虗明。偏不坐偏。天曉陰晦。全體即用。枯木花開。全用即體。芳叢不艶。摧殘兼帶。及盡玄微。玉鳳金鸞。分疎不下。是故威音那畔。休話如何。曲為今時。由人施設。略陳管見。以示方隅。冀諸同心。幸毋撫掌。
  黑白未兆 混沌既分 疊而為三變盡成五。

  五位總圖

  
  向上一竅 黑白交互 如荎草味如金剛杵。

  五位圖說

  最上一相。表黑白未兆之前。所謂向上宗乘事也。學者當先悟此。若未悟此。而說理說事。分體分用。與教下習講者何異。次一相。表黑白既分之後。所謂正中有偏。偏中有正。偏正交互之義。盡見於是。中間仍有一虗圈者。表向上事。今亦隱於黑白之間也。又以此偏正交互之義廣之。則成五位。即一成五。合五成一。豈假安排哉。以黑多白少者。為正中偏。此位正中含偏。故黑多而白少。以白多黑少者。為偏中正。此位偏中含正。故白多而黑少。以中黑外白者。為正中來。由前二位造至尊貴位。復不守尊貴。乃轉正向偏。而正不居正。偏出於正。而偏不落偏也。故黑在內而白在外。以全白者。為兼中至。乃正中來之後。妙印當風。縱橫無忌。事理雙炤。明暗並用者也。以其全體即用。故其相全白。以全黑者。為兼中到。乃妙盡功忘。混然無迹。事理雙銷。是非不立者也。以其全用即體。故其相全黑。前二位相對未兼者也。後二位相對既兼者也。惟正中來一位無對。是妙挾前後四位。如五方之中。五常之信。五行之土。皆無對也。前後各二位。中間止一位。兩頭濶。中間狹。故象之為金剛杵。一位纔分。五位俱彰。如世間物。纔說前。便有後。既有前後。便有左右及中。是一位便有五位。故喻之為荎草味。俗傳五位圖象。偽妄不經。故今特立此圖。以告後學。又見有以功勳五位。王子五位。君臣五位。皆如次配入此五位者。不可從。葢功勳與王子。皆是偏位上事。況功勳是竪論功夫淺深。王子是中分內紹外紹。故有不同。君臣五位。君臣分兩位。乃接人之法。是兼至一位中分出也。
  寂音。改兼中至。為偏中至。以對正中來。大悞後學。今為訂之。正中來一位。乃四位之樞紐。前二位入此者。後二位從此出者。正象至尊之位。不可有對。其不可從。一也。又以偏中至。對正中來。則中間有兩位。非金剛杵之象。其不可從。二也。又偏中至。是全白之象。正中來。是內黑外白之象。全不相對。其不可從。三也。又兼中到。是全黑之象。與兼中至。全白之象正相對。豈可謂兼中到。獨在後。而無對乎。其不可從。四也。寂音。謂古來諸老師大衲。皆用兼中至。不曉其何義。故今為出之於此。

  洞山五位頌註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
  正中偏。就初悟此理時立。理。是正。悟。是偏。三更初夜。黑而不明。表理也。然以月明前顯其黑。是黑顯時。中便有明。亦猶理必由悟而顯。理顯時。中便有悟也。有理可見。則是悟迹不除。理尚非真。故雖相逢而不相識。猶不免有舊日之嫌。此位師家多作體中發用釋者非是。以洞山意。是正中便有偏。非正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