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則萬差俱泯。古頌云。千尋滄海底。萬仞碧峯頭。日出當中夜。花開值九秋。若不如是。盡是背覺合塵。捨己循物。華嚴論云。滯名即名立。廢說即言生。指鹿作馬。期悟遭迷。執影是真。以病為法。錯解佛意。謬滯生緣。如來說名可憐憫者。不亦宜乎。惟吾祖師門中。一句話頭。挫鋒破敵。譬如窮海。到底方休。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非思議之可知。豈情識之能解。四相離而命根頓斷。四病了而慧性純清。如日照秋霜。似箭穿石鼓。其話頭功力。百千萬種脩證之門。不能較其少分也。故三千七百祖師。非此門。無繇出路。如六祖問南嶽大師。汝在甚麼處來。曰。嵩山來。祖曰。甚麼物與麼來。嶽無對。遂經八載。忽爾開悟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脩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汝看他悟底人。開言吐語。不犯纖毫忌諱。可謂透網金鱗也。如看一口氣不來。當與斯案為表裏。果知去處。則知來處。如去處不明。當疑情頓發。針劄不入。水灑不濕。盡大地黑漆漆地。撞不入頭。要得箇入頭。既得箇入頭。要得箇出頭。須信有千聖不傳底道理。如德山吹滅油燈條。孚座主聞鼓角聲。便省得從前過咎。豈但將娘生底鼻孔扭揑。便云。窮諸玄辯。如毫末。撮于太虗。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乃至上堂云。聖名凡號盡是虗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猒之。返成大患。以此則知。功門行位上著脚。大似隔靴抓癢也。
  圓頓了義教  廣博窮其源  一一得實用  慎勿執名相  雖說功行位  心具悉無遺  勝劣若生心  病眼顛倒見  果顯之法身  是因隱本覺  因果同時故  不生遠近想  了無二相者  即過魔境界  不知此一法  未乃稱佛乘  滯名即名生  廢說更言說  期悟復遭迷  不解於佛意  惟吾祖師禪  單提一句話  譬如窮海者  到底始方休  工夫非作意  止滅任俱離  我人眾生相  命根斷何起  百千脩證門  不能喻少分  果知甚處去  即會與麼來  道心絕遮攔  聖揆無羈滯  動念屬染污  生情即藥忌  一口氣不來  疑情須頓發  大地黑漆漆  信有向上路  是諸祖行徑  不得此路時  情想終不瞥  有志丈夫兒  豈肯暫休歇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同水禪人

  夫為學者。凡經律論。三藏文字。大小偏圓。靡不遍涉。清涼大師云。以聖教為明鏡。照明自心。以自心為智燈。燭經幽旨。如鵞王擇乳。如日照高山。大心圓信。繇此深入。切不可高推聖境。自生下劣。經云。若聞是經。不驚不怖者。當知。此人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百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矣。華嚴經云。如來初成正覺。嘆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此即凡聖同源。正類法華開示眾生佛之知見耳。聞斯而發圓信者。稱諸佛之本懷。了羣經之妙義。下文云。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謂凡夫妄想。二乘執著。不達斯源。如妄想本空。則圓融無礙。執著何有。當知。一心之旨。隨機設教。殊途同歸。海慧禪師云。森羅萬象。至空而極。百川眾派。至海而極。一切聖賢。至佛而極。一切教法。至圓而極。如大華嚴事事無礙。頓絕凡情。法法全收。無存聖解。清凉亦云。含眾妙而有餘。超言思而逈出。經云。若人欲得如來智。應離一切妄分別。有無通達皆平等。疾作天人大導師。如來智慧。含靈本具。無明本淨。妄想本空。淨則智故。空則如故。無有智外之如。為智所入。亦無如外之智。能證於如。約偏計而妄空。即凡心而圓聖。智如偏計而真有。即聖智以化凡心。觸物皆中。無他無自。舉體覿具。非聖非凡。理無脩證。行絕參差。若云無作無脩。定受落空之禍。若云有求有證。終遭蹈有之譏。約理故說無漏智性。不假他營。約事則無所求中。吾故求之耳。萬行並起。一性圓明。一多互融。小大遍入。一剎入一切剎。一佛入一切佛。一切身入一身。一切劫入一劫。是以初心。便成正覺。不壞本相。因果同時。如十信攝於諸位。諸位十信歷然。如十住攝於諸位。諸位十住不亂。不亂即行布。互具即圓融。故有相即相入。非自非他。如乳投水。廢己同水。彼成己成。故得一多無礙。大小相融。恒沙斂於微塵。多劫彰於頃刻。假使有人。縱經多劫脩六波羅蜜。菩提分法。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復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聞即便信受。隨順悟入。當知。此人即如來真子矣。清凉大師云。剖微塵之經卷。則念念果成。盡眾生之願門。則塵塵行滿。如於一塵中脩一切行。一切塵亦然。一剎那際度一切生。一切劫亦然。以此無行之行。無生之生。終日無化。其行度大焉。若不了此圓妙之旨。未免有亡羊喪真之嘆。經之過歟。人之過歟。
  佛以一音聲  對機種種說  眾生妄分別  不能測佛智  聞經不驚怖  斯人多善本  凡聖本同源  莫生優劣想  聞斯發圓信  了諸經妙義  亦不執聖解  亦不生凡情  凡聖了然故  是名大導師  一身入多身  多劫入一際  因該於果海  果徹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