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觀。對於事止。謂契理妄息也。或以事觀。對于理寂。謂無念知境也。當知。參禪之者。纔提起一句話頭。妄想心不待息。而自息。豈非止耶。何止之可言。大理不待明。而自明。豈非觀耶。何觀之可說。纔方念起。便落意思。分別始萌。即犯藥忌。二祖搜心。不可得。當下心安故。知無心之旨。眾妙之門。若了無心。觸途無滯。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蕩之功。無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緣之力。以此則知。無心於事。則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無事於心。則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豈待永明叮嚀告誡學者。就路還家。則得便宜多矣。若乃窮宗乘之極致。究祖道之玄微。只須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故云。命根斷後。方得言詮。不然。盡落今時。永沉苦海。無量億之邪見。根於斷常百千種之傍門。生乎情想。惟吾祖道最極深玄。契一道以圓收。會千途而共轍。不涉三乘之漸次因果同時。豈干五教之參差。佛生頓泯。剎那徹於多劫。法界入於毫端。猶是第二之籌。未遂拈花之旨。臨濟大師云。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理徹寰中。見超物表。了吹毛之利。慎勿遲疑。廓照用之機。毋容住足。豈淺根劣解者之所能知。非守株抱愚者之所能到。果深信於教外別傳之者。觸目逢緣。當以斯意。自勉也。
  若了生死源  先具擇法眼  行理俱通徹  亦不涉狐疑  具此淨白心  始求無上道  譬如架樓閣  先當築基址  又如琉璃瓶  能盛獅子乳  教理通無礙  作宗乘助緣  欲究向上事  單提一句話  不起分別想  是名真止觀  五百安心門  無心頓超越  不涉於三乘  何關於五教  果絕後再甦  當體離心念  心念遠離故  邪見無繇生  剎那入多劫  法界斂毫端  猶是第二籌  未遂拈花旨  吹毛用了時  慎勿懷遲疑  頓入不思議  始名甘露滅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寓中禪人

  夫為學者。徹究根原。無煩枝葉。何謂根者。三界惟心。何謂原者。萬法惟識。故云。未達境。惟心起種種分別。達境。惟心已分別即不生。祖師云。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良以聽學之人。誦得名相。齊文作解。心眼不開。全無理觀。習禪之者。惟尚理觀。觸處心融。暗于名相。二俱互闕。或忘緣。趣解脫之門。或執妄。取究竟之果。撥波求水。即泥是瓶。不了唯心。妄生執著。不了唯識。妄意有無。永明大師云。阿賴耶識。廣容周遍。為萬法之根原。此體不可說。微細最難思。周遍法界。而無住心。任持一切。而不現相。入唯識之正受。破計執之邪心。楞嚴圓通章。彌勒云。我從燈王如來。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結云。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頓入圓明之際。恒沙如來。從我流出。無自無他。恒沙染淨之緣。從此發生。絕思絕慮。如磁石無覺。而轉移。周迴六趣。似摩尼無思而雨寶。廣濟羣生。號眾生之源。即如來之藏。從凡而入聖。位位殊分。以聖而照凡。重重洞徹。聖凡雙泯。一道齊彰。心識互融。千途共濟。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別之道無虧。普賢以行會理。根本之門不廢。果因互用。非計因中有果也。因果同時。非計果中有因也。無容計度。不屬思惟。體用相含。心境交徹。空具德而徹萬有之表。事無礙而全一理之中。方可入祖師之門。求向上之路。藏身處沒蹤跡。抖碎虗空。沒蹤跡莫藏身。掀翻大地。果然生鐵流金汁。便好將身帶活埋。
  究竟根原人  無煩於枝葉  唯識與唯心  不生分別想  誦文尚理觀  習禪了名相  二者交互通  是名佛出世  解脫非忘緣  究竟無妄取  識體最微細  深密不思議  遍界無住心  任持不現像  成無上妙圓  淨穢唯心變  了此唯識性  流出諸如來  入圓成實故  離依他遍計  似磁石引針  如摩尼雨寶  理與行交徹  行與理俱濟  心境雙融處  入此無礙門  藏身沒蹤跡  抖出虗空髓  沒跡莫藏身  掀翻大地藪  藉寓法界垣  中道不須論  生鐵流金汁  禪道從斯瞥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道揆禪人

  夫為學者。圓頓之教。了義之詮。廣博精研。窮源極數。一一得其實用。慎勿執名相階級。并遮表文字。障諸佛之光明。翳眾生之慧目。執持行位。違遠圓通。不識方便之詮。盡落止啼之說。當知。吾佛的指生心。是心作因。是心成果。是心立位。是心標名。於無名位中。而安名位。不離跬步。法爾如然。于無因果中。而建果因。豈待報緣。而隨念具足。華嚴經頌云。若以威德色種族。而見人中調御師。是為病根顛倒見。彼不能知最勝法。良以眾生自生劣想。昧本勝緣。不識果顯之法身。是因隱之本覺。非他佛智遍自。是自佛智遍他。非自因趣他果。本是他果極承我因。以此則知。因果同時。聖凡一道。了無二相。即過羣魔。直剖純圓。豈存漸次。不得一法安住佛乘。果然一道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