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謂開眾生佛之知見耳。如貧家伏藏。若獲其藏。更不復貧。圓覺云。如來大光明藏。是眾生清淨覺地。既稱清淨。何有眾生。下文云。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復云。此無明者。非實有體。果知無體。大光明藏。覿體全彰故。云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斷云。非作故無。本性無故。至普賢章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中峯大師云。此二章。宛有衲僧氣象。至於以幻脩幻。皆吾佛不得已而言之。非佛之本意也。若云理徹圓融。何妨行布。殊不知。一念具三千。一心融萬行。絕去來之跡。延促同時。泯遠近之殊。遐邇一致。當下無我法界理成八相。成道於殊方。理無分劑。萬行圓脩。於當念事不他求。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獲大寶車。行步平正。其疾如風。所謂圓融而不礙行布。事事斯成。行布而不礙圓融。心心靡間。以此則知。纔聞名字。觀行斯起。無明斯斷。六根斯淨。究竟斯成。說箇佛字。猶為賸語也。若乃求三乘之行跡。楷六即之是非。便乃斷三惑。成三智。證三德。乃至莊嚴國土。教化眾生。則吾不得預其數。亦當緘口。以待三僧祇劫。再與諸昆仲別峯相見也。
  佛以佛知見  化一切眾生  眾生受佛化  佛生不可得  知無明無體  猶如空中花  如來因地中  即了於生死  知幻即云離  離幻即云覺  覺了斯實際  知亦不可立  於不可立中  而興大悲心  一念具萬行  一時圓多劫  恒沙界微塵  理無分劑故  即此稱圓證  證此曰真知  果證便知非  證對因人說  了因證不立  斯稱大圓覺  最勝脩多羅  悉宗乘註脚  欲覓祖師禪  而生大勇猛  譬如獅子兒  懸空翻筋斗  哮吼不思議  羣獸皆腦裂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象先禪人

  夫為學者。聞慧彌彰。生諸實智故。云不離文字。不執文字。而為道用。華嚴謂。成就無邊之慧。先賴多聞佛藏說。速入涅槃之門。皆因聽法。果究心之者。鳥鳴花笑。尚乃發機。況佛金口親宣。而不潤心田靈苗智種耶。當知。眾生心內佛。為佛心中眾生說法。佛心中眾生。聽眾生心內佛說法。又當知。佛心中眾生無聽者。眾生心中佛無說者。兩俱雙辯。二相頓空。經云。如來不說法。亦不度眾生。楞伽經中。表離言說。名不思議。良以學人不達自心。執諸名相。覓果佛妙嚴之位。昧因心實智之緣故。達磨大師。遣其執滯。直指人心。攝三祇之修行。圓於當念。開生盲之慧眼。妙在剎那。揭露衣珠。頓呈家寶。息伶俜之苦。不假營求。入利濟之門。廣延行度。菩提無樹。明鏡非臺。作眾生之真依。為菩薩之智母。意消能所。情斷是非。如大集云。不待莊嚴了知諸法。以得一。總得餘故。所以云。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乘此寶乘。遊於四方。嬉戲快樂。不亦宜乎。或云行布位次。教有明文。何乃執心。頓廢斯旨曰。是何言歟。當知。位次無盡。心無盡故。若能了此真如一心無盡之理。則一切六度四攝萬行。皆無有盡。轉示他心。亦同無盡。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悉無盡故。初祖達磨。以無盡之旨。傳無盡之燈。爍萬劫昏暗之迷途。成一時光明之佛事。須從悟入。不假言詮。果發明大理。如烈火沸湯。不容片雪。無明不待斷。而自斷。果位不待成。而自成。如祖師門下。單提一句話頭。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如在萬丈坑中。祇欲跳出。縱八境交加於前。亦不暇顧。若一刻中不尋出路。則喪身失命了也。故云。如一人與萬人敵。覿面那容眨眼看。如此用心真切。則[囗@力]地一聲。桶子底脫矣。依然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佛法尚不留些子朕跡。況人我世緣。曰脩與不脩者乎。
  總持無文字  文字顯總持  不離文字緣  而為道者用  成就無邊慧  速入涅槃門  水鳥與樹林  尚乃談實相  何況佛所說  而不滋智種  心佛及眾生  互說無間歇  亦無能說者  亦無所聽眾  遠離於言說  是名不思議  若不識自心  云何覓佛果  國土妙莊嚴  豈離自心有  長遠三大劫  一念悉圓成  珠寶本具足  更不向他求  廣開利濟門  綿綿用無竭  了此一心法  遊行於四方  慧燈破幽暗  冥者悉皆明  如香象渡河  截流直到底  倐然登彼岸  更不論先後  一斷一切斷  一成一切成  教理通無礙  當樂祖師禪  一口氣不來  畢竟甚處去  如在萬丈坑  祇要親跳出  八境交於前  亦不生暇顧  如人破大敵  那容眨眼看  如此切用心  倐然桶子脫  不是舊時人  世緣何處有  不於世生心  便是好時節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超乘禪人

  夫為學者。最先要具擇法眼。將如來一大藏教。疏通理本。徹究行緣。心絕狐疑。成辦箇事。永明大師云。備一乘之基地。堅萬行之垣墻。始能架高造實不妨。向吾祖師門下。求箇徹頭。不然。盡掠虗聲。非關究竟。須知。宗之一字。是教網綱維。如起信論云。止者止一切相。乃至心不可得為止。而觀因緣生滅為觀。永明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