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居士欲成辦箇事。於祖師門下。當發深信。速了生死。再有一法。過於此法者。無有是處。此一句話頭。是換骨靈丹。是返魂妙藥。是伐生死稠林底利斧也。所謂無量法門。百千見刺。一切計執。五陰魔怨。纔沾著此一句子。則瓦解氷消。更不起第二念。何以故。謂離諸念故。如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即此去處不明。如坐在烈火燄中。祇欲奔出。以此則知。妄不用止。心不用觀。定不用習。慧不用生。見不用斷。魔不用伏。則自然帖帖地。謂心猛利。如烈火故。能燎一切。如迅流故。能漂一切。如猛風故。能埽一切。如神箭故。能穿一切。如射石虎。纔生擬議。豈但沒羽則箭頭斷矣。故云。道人行處。如火消氷。箭既離弦。無返迴勢。玄沙可謂。得法門之徑路。入法門之標的也。若如此參去。忽朝打翻筋斗。絕後再甦。便乃斬新條。發新令。高低一顧。萬象齊彰。截斷眾流。不通凡聖。如佛印大師云。一到多門又到門。分明普眼照乾坤。以須彌聚筆。滄海為墨。不能書其少分故。云大藏小藏。從者裏流出。非強言也。若未到此田地下。語如雲興。偈頌如瓶瀉。盡成顛倒知見。如近時假稱知識者。將古人公案。逐句下語。悉以義路符之。識者一見。則知宗風掃地。謂痛哭流涕者。不亦宜乎。予到敝鄉。見吳太史頌古。其辭章藻麗。近時作頌者。罕能倫匹。一日太史問曰。大師曾見弟子頌古否。予曰。見。太史曰。何如。予曰。居士是解非悟門也。太史曰。何以見之。予曰。居士頌婆子燒菴。謂寒巖枯木太僧生。豈不是。不肯者僧麼。太史曰。然。予曰。豈不是解聻。太史言下。如脫桶篐相似。渠是箇久用心底人。於一言之下。便爾知非。近時假知識。論此公案。萬一未曾夢見在。嗚呼祖庭秋晚。魔風熾盛。紛紛曰參禪。盡入在魔邪網中。曾有一人能跳得出否。若有緇素得分明。不沾著此等魔氣。予則以衲衣覆之。可謂報佛之深恩也。
  祖庭秋晚  賴有智人  遍界魔風  孰喜孰嗔  紛馳棒喝  加諸盲者  斷手折足  謂應機也  遍體流血  不知痛癢  大笑猖狂  是何模樣  謂不領會  目爾裁抑  苦哉痛哉  神號鬼泣  三千七百  大有樣子  奪食驅耕  決無此理  下語偈頌  學語之流  是生死本  肯自干休  我書此語  居士勉之  置心一處  今正是時

  示壁如禪人

  夫為學者。父母生成。一具靈骨。如黃金鑄。就只須深生正信。浚發大機。知佛所說一代時教。不求妙悟。盡逐虗聲。雖是多聞與不聞等。如象陷於泥。雖有全力。不能跳出。良可愍也。如仁者生於大族。幼為貴介公子。復從科第中來。及出仕做官時。供養法師。殷勤請益。於教乘中。無不通達。及問著己分上事。則無可奈何故。知名言數句。非究竟法。惟吾祖師門下。不起知解。直探本源故。云心如墻壁。乃可入道。良以眾生皆以識心分別計度。瑜伽論云。阿賴耶識於一切時。無有間斷。器世間相。譬如燈燄生時。內執膏炷。外發光明。緣內執受。而生堅七轉。識為最有力。緣外器相。而生取五塵境。助發不停。逐境生心。從緣成熟。與現行。互為因果。與明了。遞為所依。展轉生燒起滅。無間窮之。而無始成種子之名言。望之而無涯生現行之果法。俱時現有。豈待新熏。如唯識論云。一切種子。皆本性有。不從熏生。楞伽經云。大慧不思議熏。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以此則知。本有新熏。合生現行。增長本識。此以無明熏真如故。淨法亦爾。准此例知。若取其正義。真如亦不受熏。真如無為。非心之因。亦非種子能有果法。如虗空等故。非有漏心性。是無漏。名本性淨。何以故。若常住法。不成種子。一切時無差別故。就淨邊說。亦具種子之名。涅槃四德。是四大種子。從本覺起而熏無明。論四德本來是有。不從種子生。從因作名故。稱種子。能侵損本識故。繇是行人信樂大乘。以大智慧人虗空器三昧。運大悲行。以毗盧果德。用成因位熏無明故。又當知。本識極劣無記。非能熏也。唯七轉識。及相應一分。能緣慮心。力最強勝故。有力自熏此無明。無體本覺斯起。純成四德。爍盡無明故。云四德圓時本識覩盡。況無明耶。如千年闇室。一燈能破。則彌滿清淨中不容他。即十界緣起悉成淨用故。云大小鱗毛。普現色身三昧也。果入得此一步。則塵塵剎剎。悉皆普入。便好蹈祖師門。求向上事。只待脚跟線斷。捩轉鼻頭。別為通氣。始是到家時節。不然只饒及盡玄微。總是他門活計。非當家種草也。
  一具黃金骨  深生於正信  浚發大機用  通佛所說教  當求妙悟門  若滯名數句  聞與不聞等  惟吾祖師禪  端不存知解  直探於本源  心如墻壁入  阿賴耶執受  而堅於現行  展轉生燒相  數數無間然  淨法亦如是  以佛果德相  成行人因位  本覺熏無明  如沸湯澆雪  四德純圓時  識想從何起  清淨不容他  十界用無輟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證之禪人

  夫為學者。熟爛聖經。凡一言一字。須消歸自己。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