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素问气府论阳跷穴注云、谓跗阳穴也。在外踝上三寸。窃意阳
跷即跗阳也。及考气穴论
阴阳跷四穴注云、阳跷穴是谓申脉。阳跷所出。则是阳跷乃申脉。非跗阳矣。故明堂下经既
有跗阳在外踝上二寸。上经又有阳跷在外踝前一寸。一寸二寸既异。是跗阳阳跷各是一穴也
。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后相背耶。
飞扬二穴。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九寸。(明堂千金并云七寸。)针三分。灸三壮。明云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一名肉柱。一名伤山。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中。灸一壮。针七
明云、八分。得气即泻。速出针。灸不及针。止七七壮。下云、五壮。(一云。在腿肚下分
承筋二穴。一名 肠。一名直肠。在 肠中央陷中。灸三壮。禁针。明云、在胫后从
脚根后到上七寸 中央陷中。针三分。千云、从脚根上七寸 中央。不刺。
铜人千金皆云禁针。明堂乃云针三分。亦可疑矣。不针可也。
合阳二穴。在膝约中央下二寸。(千作三寸。)针六分。灸五壮。
委中二穴。土也。在 中央约文中动脉。今附。委中者、血 也。热病汗不出。足热厥
。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明云、甄权云、在曲 内两筋两骨中宛宛是。令人面挺
腹地而取之。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甲乙云、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素注、在足膝
后屈处。 中央约文中。又骨空论云、在膝解后曲脚中。背面取之。
委阳二穴。三焦下辅 也。在足太阳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屈伸取之。扶承下六
寸。灸三壮。
针七分。素注、在足 中外廉两筋间。千云、足太阳前少阳后。
浮 二穴。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灸三壮。针五分。
殷门二穴。在肉 下六寸。针七分。
扶承二穴。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冲上文中。针七分。明下
云、灸三壮。千云、在尻臀下股阴下文中。(一云尻臀下横文中。)
以上诸穴。皆根据铜人经次第而编。明堂上下经有穴而铜人不载。亦或附入。惟有其穴而
无其
名者。无虑数十穴不编。当各根据本经所说而针灸之。不可泥此经之无穴名而不针灸也。扁鹊
灸鬼邪凡十三穴。与铜人明堂同。而其名却异。故不编入。许希针经之穴。既与诸经不同。
其名又异。如兴龙穴之类是已。亦不附入者。不欲以一人之私名。乱诸经之旧穴。以滋后学
者惑也。



<目录>针灸资生经第二

<篇名>针灸须药

属性:千金云、病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然灸之大法。其孔穴与
针无
忌。即下白针或温针讫乃灸之。此为良医。其香港脚一病。最宜针。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
非良医也。针灸而药。药不针灸。亦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尔。所以学人须解用针
。燔针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此言针灸与药之相须也。今人或但知针而不灸
。灸而不针。或惟用药而不知针灸者。皆犯孙真人所戒也。而世所谓医者。则但知有药而已
。针灸则未尝过而问焉。人或诰之。则曰、是外科也。业贵精不贵杂也。否则曰、富贵之家
。未必肯针灸也。皆自文其过尔。吾故详着千金之说以示人云。



<目录>针灸资生经第二

<篇名>针忌

属性:千金云、夫用针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勿失其理。针毛皮腠理、勿伤肌肉。针肌
肉、
勿伤筋脉。针筋脉、勿伤骨髓。针骨髓、勿伤诸络。伤筋膜者、愕视失魂。伤血脉者、烦乱

神。伤皮毛者、上气失魄。伤骨髓者、呻吟失志。伤肌肉者、四肢不收。失智。此为五乱。
因针所生。若更失度。有死之忧也。素问亦云、刺骨无伤筋。刺筋无伤肉。刺肉无伤脉。
刺脉无伤皮。刺皮无伤肉。刺肉无伤筋。刺筋无伤骨。刺中心、一日死。中肝、五日死。中
肾、六日死。中肺、三日死。中脾、十日死。中胆、一日半死。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又无刺大醉大怒大劳大饥大渴大惊新饱云云。详见素问。)



<目录>针灸资生经第二

<篇名>孔穴相去

属性:甲乙经云、自大椎下至尾 骨二十一椎。长三尺。折量取俞穴。或云、第一椎上更有大
椎。
在宛宛陷中。非有骨也。有骨处即是第一椎。若以大椎至尾 二十一椎长三尺法校之。则上
节云椎每倾一寸四分。惟第七椎下至于膂骨多分之七。故上七节共九寸八分分之七。下节十
四椎。每椎一寸四分分之五有奇。故下七节共二尺一分分之三。此亦是一说也。但第一椎有
骨。乃骨节之收。大椎虽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