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卷三

<篇名>下针法

属性:金针赋云。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凡补先呼气。初针刺至皮
肉。
处。
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
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
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气不至者。以
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至。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
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
回。若关节沮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驰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
。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
按素问有浅深法。而此曰天地人三才者。是亦九针论意也。
医经国小云。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放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
嗽一
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
三弹更熨温。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纳其针。吸则须右转。他次进天
人。转针仍复吸。根据法再停针。出针吹出气。摇动大其门。



<目录>卷三

<篇名>出针法

属性:金针赋云。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始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
气吸
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欲令腠密。
然后吸气。故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刘宗浓曰。出针不可猛出。必
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



<目录>卷三

<篇名>人身左右补泻不同

属性:神应经曰。人身左边右手以大指进前捻针为补。大指退后捻针为泻。右边以右手大指退
后捻针为补。进前捻针为泻。
捻针左右。已非素问意矣。而人身左右不同。谬之甚也。



<目录>卷三

<篇名>男女气血

属性:金针赋云。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
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平腰分之。
按针灸当随经络气至十二时候。如寅肺卯大肠经之类。男女所同。男女气血上下之分。
固非素、难意。亦不必然也。



<目录>卷三

<篇名>古人不行针知针理

属性:一妇人患热入血室。医者不识。用补血药。数日成结胸证。许学士曰。小柴胡汤已迟。
不可行也。可刺期门。予不能针。请善针者针之。如言而愈。
针灸药。皆医家分内事。后世分门专科之医出。而各有所长矣。



<目录>卷三

<篇名>艾叶

属性: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
干。
干燥。入臼捣之。以细筛去尘屑。每入石臼捣取。洁白为上。须令焙太燥。则灸有力。火易
燃。如润无功。
证类本草云。出明州。图经云。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在处有之。以复道者
为佳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溪云。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入药服则下行。



<目录>卷三

<篇名>艾炷大小

属性:千金云。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儿七日以
上。
能愈。则是艾炷欲其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明堂上经乃曰。艾炷根据小箸头作。其病脉粗细
。状如细线。但令当脉灸之。雀粪大炷亦能愈疾。又有一途。如腹中疝瘕 癖伏梁气等。惟
须大艾炷。故短剧曰。腹背烂烧。四肢则但去风邪而已。不宜大热。如巨阙、鸠尾。灸之不
过四七炷。只根据竹箸头大。但令正当脉灸之。艾炷若大。复灸多。其人永无心力。如头上灸
多。令人失精神。背脚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而无力。既失精神。又加细节。令人短
寿。王节斋曰。面上艾炷须小。手足上则可粗。



<目录>卷三

<篇名>点艾火

属性:下经云。古来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枣、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曜
日。
以艾引之。凡仓卒难备。即不如无木火。清麻油点灯上烧艾茎点灸。兼滋润灸疮。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