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法非素问意。补注又王氏辈为之。未足信。但针工念咒。则一心在针。故曰。如待
所贵。不知日暮也。
济生拔萃云。泻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捻针入腠
理得
手转针头向病所。以手循经络扪循至病所。以合手以回针。引气过针三寸。随呼徐徐出针。
勿闭其穴。命之曰泻。补法先以左手揣按得穴。以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捻针
入腠理得穴。令病患呼气一口。将尽纳针至八分。觉针沉紧。复退一分许。如更觉沉紧。仰
手转针头向病所。根据前循扪其病所。气至病已。随吸而走出针。速按其穴。命之曰补。又曰
。夫行针者。当刺之时。口温针暖。先以左手揣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怒之。爪而下之。扪
而循之。通而取之。随病患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秋冬三十六息。徐
出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补者随经脉推而内之。左手闭针孔。徐出针而疾按之。泻者。迎
经脉动而伸之。左手开针孔。疾出针而徐按之。虚羸气弱痒麻者补之。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
按素问云。候呼内针。又曰。候呼引针。候。伺候也。言医工持针。等候病患之呼吸而
用针
矣。谬之甚也。此补泻尚得素难意。
明堂注云。寒热补泻。假令补冷。先令病患咳嗽一声得入腠理。复令吹气一口。随吹下
针至
四分及心肺之部。又令病患吸气内针。捻针使气下行至病所。却外捻针使气上行。直过所针
穴一二寸。乃吸而外捻。针出以手速按其穴。此为补。夫病热者。治之以寒何如。须其寒者
。先刺入阳之分。候得气。推内至阴之分。后令病患地气入而天气出。谨按生成之息数足。
其病患自觉清凉矣。夫病恶寒者。治之以热也何如。须其热者。先刺入阴之分。候得气。徐
引针至阳之分。后令病患天气入而地气出。亦谨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自觉和暖矣。



<目录>卷三

<篇名>十四法

属性: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
针。
。以为搓也。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盘者。凡如针腹
部。于穴内轻盘摇而已。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后出。弹者。凡补时用指甲轻弹
针。使气疾行也。如泻不可用。捻者。以手指捻针也。务要记夫左右。左为外。右为内。循
者。凡下针于部分经络之处。用手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经云。推之则行。引之则止。扪
者。凡补者出针时。用手扪闭其穴也。摄者。下针时得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
其气血自得通行也。按者。以手按针。无得进退。如按切之状。爪者。凡下针用手指作力。
置针有准也。切者。凡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是不使伤
于荣卫也。
按此十四法。所谓进、退、动、摇、弹、扪、摄、循、切、按、爪皆素问针法。搓、捻
非素问法也。



<目录>卷三

<篇名>八法

属性:金针赋云。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
紧闭
。寒则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三曰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
。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四曰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九六之法。则先泻后
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在浅则用浅法。在深则用
深法。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捣臼。水蛊隔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
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
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七曰留气之
诀。 癖 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八曰抽添之诀。瘫
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索。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
阴。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按此八法巧立名色。非素、难意也。



<目录>卷三

<篇名>四法

属性:金针赋云。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
不退
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
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穴。上下左右。四围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
按此法亦巧立名色而已。求针之明。为针之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