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别法第九

属性:叶余庆。字符善。平江人。自云。尝病瘵疾。其居对桥。而行不能度。有僧为之灸膏肓
穴。
得百壮。后二日。即能行数里。登降皆不倦。自是康强。其取穴法。但并足垂手正身直立。
勿令俯仰。取第四椎下两旁同身寸各三寸。灸时。以软物枕头覆面卧。垂手附身。或临时置
身。取安便而已。其转为人灸。亦用此法。云皆有功。然于昔人取穴之法甚略。又与千金方
立点则立灸之说不合。欧阳兴世行之。陈了翁莹中 也。了翁得无为张济针术。其求穴尤妙
尝为行之灸膏肓 。故痕可见。以叶所言。校之叶穴微下。盖脊有曲直之殊。不能无少异
也。又常熟县医潘琪云。渠传之于师。取穴之法。正坐曲脊。并足而仰两手。令大指与脐屈
肘当髀股上亦自是。其说虽与千金方伸臂令正直之法不同。然此立点则近古矣。又衢州开化
县。普鉴院僧仲开。得取穴三法。其一法。正坐竖立两膝当乳。以两臂环抱。屈手向膝。以
左手头指以指捏左膝眼。右手指亦然。于背上数椎骨量穴。根据此坐灸。又法。正坐立膝。同
上以臂贴膝外。直伸向足。竖两手相背。以头指向身。手捏两足大指头岐间。余亦如上。其
比同身寸。只用伸指法。似亦可用。今俱存之。不特以备见闻之博。且使后人较其短长知所
适从。不为异端之所惑也。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灸讫补养法第十

属性:孙真人云。此穴灸讫。令人阳气康胜。当消息以自补养。取身体平复。其补养之道。
宜食温
软羹饭。勿令太饱。及饮啖生冷油腻粘滑。鸡猪鱼虾笋蕨。其他动气发风之物。并触冒风寒
暑湿。勿以阳气乍盛辄犯房室。如觉气壅。可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一穴。
又当灸足三里。引火气以实下。随病深浅。加以岁月将息。自可保平复。不然。是犹倚一木
以支大厦之倾。又发而去之其终从晋候之归。非灸之罪也。余自许昌遭金狄之难。忧劳危
难。冲冒寒暑。避地东下。丁未八月。抵泗滨。感 疟。既至琴川。为医妄治。荣卫衰耗。
明年春末。尚苦 肿腹胀。气促不能食。而大便利。身重足痿杖而后起。得陈了翁家传为灸
膏肓穴。自丁亥至癸巳。积三百壮。灸之次日。即胸中气平。肿胀俱损。利止而食进。甲午
已能肩舆出谒。后再报之。仍是百壮。自是疾证浸减。以至康宁。时亲旧间见此殊功。灸者
数人。宿 皆除。孙真人谓。若能用心方便。求得其穴而灸之。无疾不愈。信不虚也。因考
医经同异。参以诸家之说。及所亲试。自量寸以至补养之法。分为十篇。令览之者。易解而
无徒冤之失。亦使真人求穴济众之仁。益广于天下也。建炎二年二月十二日。庄绰记。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明堂应验小儿灸穴

属性:(附论)
夫小儿之患详悉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或即胎中受病。或者生后伤风。动发无
时。
寒温各异。且据诸家方论。医药多门。药既无痊。全凭灸法。散在诸经。文繁至甚。其说不
同。既点穴以差讹。则治病全然缪。按诸家明堂之内。精选到小儿应验七十余穴。并是曾经
使用累验神功。今录于后。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明堂应验小儿灸穴

属性:顶上旋毛中(及耳后青络脉。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惊痫。先惊悸啼叫。后乃
发也)。
鼻柱上发际(宛宛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
尺泽二穴(在肘中横文约上动脉中。灸各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缓惊风)。
手大指次指间(后一寸五分陷者中。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二三岁。忽发两眼
大小皆俱赤)。
脐上脐下(各五分。二穴灸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囟门不合。灸疮未发。囟门先
合)。
中冲穴(在中指甲后一分。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止者)。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明堂应验小儿灸穴

属性: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喉中鸣咽乳不利)。
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猪痫。病如尸厥。口哕
吐沫
痫病者。小儿恶疾也。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至困者不少。谚云。国无良医。枉死者半)。
屈肘横文中上三分。各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睡中惊。目不合。
劳宫二穴。在手心中。以无名指屈指头劳宫着处是也。各灸一壮。炷如小麦大。治小儿
口有疮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