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断。
回杖子于背上当脊骨中杖子尽处。即是第十四 下。第十五 上。当中命门穴也。又自命门
穴上以同身寸量一尺三寸五分。即是第四 下。九分七厘。第五 上四分。其两旁各三寸。
乃膏肓 穴也。若自第一 比向下。则当同身寸五寸一分。有余是也。然人身上下停。长短
各自不同。大概当以 骨为定也。王冰注素问云。脊节为 。脊穷为 。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定穴相去远近法第四

属性:用先截量下同身六寸蜡纸或篾。横置脊骨第五 上中央。墨圈定处。令寸数界尽当墨圈
中心
两头。平直各三寸。勿使展缩。于纸篾两头尽处。以墨圈之。令圈大小直径三分(千金方云
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灸。小谓冤炷务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以意商度之。小谓小儿
弱谓虚弱之人也)。一半在纸篾头内。一半在纸篾头外。令与脊中第五 上墨圈定高下处
三圈相直。以为两穴相去远近之准。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钩股按穴取平法第五

属性:又用前量同身寸纸蔑。自脊中第五 上中央。墨所圈处。照脊骨端直向下。比量四寸。
至第
七。以墨点记。自墨点却两边向上斜量至灸穴圈中心。使各恰当同身寸之五寸。以为两穴
高下平直之准。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参验求穴法第六

属性:令患人平身正坐。自以右手从右肩上住附项。伸指直搭背上。以墨记其中指指头所及
处。
左手亦然记之。又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其四肋自胛骨横排至脊

上。用力按摩。如觉隐指。是筋而非骨。千金方谓。筋间空处。疑四肋肋字为误。而王唯一
于铜人灸经中。又并改筋间为肋间。及以右手从右肩上住亦同。千金翼改为左肩上住。若以
右手搭左肩。则指之所及已在第五 下。去穴甚远。皆非是。当以千金方为正也)。灸穴当
三间之中。根据胛骨下容侧指许。摩KT 肉之表。于筋间空处穴上按之。自觉牵引胸肩中(千金
翼云。牵引肩中。石藏用又用篦子或筋头按穴欲其坚实。令患人易觉也)。及照所圈灸穴。
在先记患人指所及处之下。或傍侧指不可及处。以验穴之是非。然指有短长。肤有丰瘦。若
相合固善。如不合。即不可以此一端。遂废余法。亦有人胛骨去脊骨相远。过同身寸三寸以
上者。即难用脊 两旁各三寸之法。但求四肋三间之中。根据胛骨下容侧指许为穴可也。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坐点坐灸法第七

属性:坐炷下火时。令患人一根据点穴时。正坐伸臂。头项肩背手足腕膝不得少有欹侧。伸缩改
易。
即臂中举按用力轻重。亦常令匀。若一事稍异于前。胛骨便辄相近。覆背灸穴艾炷。即在骨
上。或胛骨开而相远。动争寸余。火气不入穴中。徒受苦楚。无所益也。若不失其穴。灸至
数壮。觉胛骨中通热而不甚痛。意自快畅。至数十壮后。或若腕中酸辛。若以几支。或用软
帛于肘上腕中。连束二臂。令缓急得所。亦能少助。盖手欲按而臂欲举。故腕中费力。或少
休顷刻亦无害。但要安顿身体四肢一如前耳。如日灸五十壮。累至数百为佳。千金方云。灸
六百壮。至千壮。当觉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亦当有所下。其治疾之效甚众且敏(有上气
喘满。实时平减者。有妇人经候不通已八月。灸两日而下者。如此之数甚多)。穴在上而最
能下气。非他穴药石之比。而又无所不治。有疾者宜留意焉。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石用之取穴别法第八

属性:石藏用。字用之。京师大医也。其治疗方术一从古法。亦多为人灸此穴。其取穴法。令
患人
床榻上盘膝正坐。随人之肥瘠大小。置栲栳或塾枕之类。以衾絮冒之。令两臂相交。平伏其
上。余亦相同。仍用千金方不能久坐伸臂使伏衣袱上之意也。其用坚物云。欲大小高下常定
胜于衣袱。但臂之伸屈。与古异耳。其治皆效。盖医者意也。随事增损。初无定方。孙真人
笑秦缓之拙。不能求得此穴。但知针药之不及。不知火气之能彻。则求之浸巧。是不为过也
绍兴己未岁。余守武昌时。总领邵户部玉云。少时病瘵得泉州僧为灸膏肓。令伏于栲栳上
僧以指节极力按寻其穴。令病者觉中指麻乃是穴。若指不麻。或虽麻而非中指者。皆
非也。已而求得之。遂一灸而愈。壬戌四月。增记于此。



<目录>卷八\针灸门

<篇名>叶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