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胸而胸走手。此乃经脉
往来定规。凡欲泻者。用针芒向其经脉所来之处。迎其气之方来未盛。乃逆针以夺其
气。是谓之迎。凡欲补者。用针芒向其经脉所去之路。随其气之方去未虚。乃顺针以济
其气。是谓之随。迎随之施。将以调气。调气之术。必在知其病之在阴在阳。随其阴阳
虚实。而施迎随补泻。以调其气焉。内里为阴。外表为阳。内有表里。外亦有表里也。
古人有曰表之表。里之里。正此意也。阳虚阴实。则泻阴而补其阳。阳实阴虚。则泻阳
而补其阴。随其阴阳而调之也。
按男子午前。女子午后。照补泻正法用之。如女子午前。男子午后。则当反其例而
用之。盖男子应日。女子应月。
阴阳升降不同。用针者不可不辨。
例如男子午前。针左手阳经。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针左足阳
经。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针左足阴经。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
内往下为迎。针左手阴经。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
李南丰注云。手上阳进阴退。足上阳退阴进(一)。合六经起止故也。凡针起穴。
针芒向上气顺行之道。凡针止穴。针芒向下气所止之处。左外右内。令气上行。右外左
内。令气下行。或问午前补泻。与午后相反。男子补泻。与女子相反(二)。盖男子之
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故男子阳经午前呼为补。吸为泻。女
子阳经。午前以吸为补。呼为泻。午后亦反之。或者又曰。补泻必资呼吸。假令尸厥中
风。不能使之呼吸者奈何。曰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转针。若当吸不转。令人以手掩其口
鼻。鼓动其气可也。
噫补泻提插。分男女早晚。其理深微。原为奇经不拘十二经常度。故参互错综如
是。若流注穴。但分左右阴阳可也。
尝爱雪心歌云。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
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
此子午兼八法而后全也。



<目录>下卷

<篇名>进针手法

属性:内经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盖取穴的时。先以沸水洗净穴位。
医者亦必用沸水温针。洗手。消毒。再以左手大指甲切按其穴。成十字形。然后令病患咳
嗽一声。医者左手持穴。右手以大指中指持针。食指压针顶。无名指辅针。随咳刺入。
再令病患用口吸气。医者徐徐左右旋转进针。大约吸气三口。针透天部。吸气至六口。
针至人部。吸气九口。针到地部。如肌肉轻松。进针容易。吸气未至九口而针已到地部
者。少吸数口气亦可。如肌肉紧密。吸气九口而针未到地部者。再多吸气数口。总以针
至地部为止。再如针至肉膜。膜浓针受阻。则令病患口呼气将针轻提。再令病患吸气。
将针重下。透肉膜后。进针至易。针到地部时。令病患呼气一口。微提针如小豆许。即
停针候气。停针时。用大指甲括针柄向上括之之正例。如病在下而针穴在上者。则下括
针柄。如病在阳经背部而所针开穴为手阴经者。右手括针时。以左手指随其经脉之道。
按引气而导至肩 。令病者用鼻大呼气一口。乘呼气时将针外转一次。用大指甲将针柄
下括数次。乃停针候气。此即灵
枢经第一篇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一)之义。
如病在阴经腹部而所取开穴在手阳经者。用右手大指甲将针柄上括。左手指随其经
脉之道。按引气而导至肘上。转折入 腋。令病患用口大吸气一口。针向内转一次。再
用大指将针柄下括二三下。乃停针候气。



<目录>下卷

<篇名>催气手法

属性:停针十分钟内。如针下有胀痛(一)之感觉。见针四围有红晕。即知邪气已至针
下。立用正手法泻之。
如停针十分钟以上而针不胀不痛。见针四围亦无红晕。即知邪气未至针下。当用催
气法催之。
催气法。阳日用偶。阴日用奇数。内转令病患吸气。外转令病患呼气。阳日用至六
数时。即令病患颠倒呼吸。呼气时针内转。吸气时针外转。颠倒重用六数。乃停针候
气。如邪气不至。如法再催。或三催。顷刻针下胀痛。即知邪气已至。勿须再催。即用
补泻正法。



<目录>下卷

<篇名>调和营卫手法

属性:补泻寒热升降。正手法用毕时。针下轻松。病患痛苦轻减。将出针时。先用调和营
卫手法。先和营(一)气。后再调卫(一)气。和营气针在地部。不分阴日阳日。和营
皆用六数。调卫皆用九数。和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