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药亦自愈。至有稍重者,误投发散,其害尚浅,若误
用补剂及寒凉,反成痼疾,不可不辨。



<目录>下卷

<篇名>论气所伤不同

属性:所谓杂气者,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其气从地而起,有是气则有是
病,譬如所言天地生万物,然亦由方土之产也。但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动物藉饮食而颐养。
盖先有是气,然后有是物。推而广之,有无限之气,因有无限之物也。但二五之精,未免生
克制化,是以万物各有宜忌,宜者益而忌者损,损者制也。故万物各有所制,如猫制鼠,如
鼠制象之类,既知以物制物,即知以气制物矣。以气制物者,蟹得雾则死,枣得雾则枯之类
,此有形之气,动植之物皆为所制也。至于无形之气,偏中于动物者,如牛瘟、羊瘟、鸡瘟
、鸭瘟,岂但人疫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
同,因其气各异也。知其气各异,故谓之杂气。夫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气即是物
,物即是气,知气可以知物,则知物之可以制气矣。夫物之可以制气者药物也,如蜒蚰解蜈
蚣之毒,猫肉治鼠 之溃,此受物气之为病,是以物之气制物之气。犹或可测。至于受无形杂气为病,莫
知何物之能制矣。惟其不知何物之能制,
故勉用汗、吐、下三法以决之。嗟乎!即三法且不能尽善,况乃知物乎?能知以物制气,一病
只有一药之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



<目录>下卷

<篇名>蛔厥

属性:疫邪传里,胃热如沸,蛔动不安,下既不通,必反于上,蛔因呕出,此常事也。
但治其胃,蛔厥自愈。每见医家,妄引经论,以为脏寒,蛔上入膈,其人当吐蛔,又云∶“
胃中冷必吐蛔”之句。便用乌梅丸,或理中安蛔汤,方中乃细辛、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皆辛热
之品,投之如火上添油,殊不知疫证表里上下皆热,始终从无寒证者,不思现前事理,徒记
纸上文辞,以为根据经傍注,坦然用之无疑,因此误人甚众。



<目录>下卷

<篇名>呃逆

属性:胃气逆则为呃逆,吴中称为冷呃,以冷为名,遂指为胃寒,不知寒热皆令呃逆,
且不以本证相参,专执俗语为寒,遂投丁、茱、姜、桂,误人不少,此与执辞害义者,尤为
不典。
治法各从其本证而消息之,如见白虎证则投白虎,见承气证则投承气,膈间痰闭,则宜导痰
,如果胃寒,丁香柿蒂散宜之,然不若四逆汤功效殊捷。要之,但治本证,呃自止,其他可
以类推矣。



<目录>下卷

<篇名>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属性:时疫初起,邪气盘踞于中,表里阻隔,里气滞而为闷,表气滞而为头疼身痛。因
见头疼身痛,往往误认为伤寒表证,因用麻黄、桂枝、香苏、葛根、败毒、九味羌活之类,
此皆发散之剂,强求其汗,妄耗津液,经气先虚,邪气不损,依然发热。更有邪气传里,表
气不能通于内,必壅于外,每至午后潮热,热甚则头胀痛,热退即已,此岂表实者耶?以

似表,误为表证,妄投升散之剂,经气愈实,火气上升,头疼转甚,须下之,里气一通,经
气降而头疼立止。若果感冒头疼,无时不痛,为可辨也。且有别证相参。不可一途而取。若
汗若下后,脉静身凉,浑身肢节反加痛甚,一如被杖,一如坠伤,少动则痛若号呼,此经气
虚营卫行涩也。三、四日内,经气渐回,其痛渐止,虽不药必自愈,设妄引经论,以为风湿
相搏,一身尽痛,不可转侧,遂投疏风胜湿之剂,身痛反剧,似此误人甚众。
伤寒传胃,即便潮热谵语,下之无辞。今时疫初起,便作潮热,热甚亦能谵语,误认为里证
,妄用承气,是为诛伐无辜。不知伏邪附近于胃,邪未入腑,亦能潮热,午后热甚,亦能谵
语,不待胃实而后能也。假令常疟,热甚亦作谵语。瘅疟不恶寒,但作潮热,此岂胃实者耶
?以上似里,误投承气,里气先虚,及邪陷胃,转见胸腹胀满,烦渴益甚,病家见势危笃
,以致更医,医见下药病甚,乃指大黄为砒毒,或投泻心,或投柴胡枳桔,留邪在胃,变证
日增,神脱气尽而死。向则不应下而反下之,今则应下而反失下,盖因表里不明,用药前
后失序之误。



<目录>下卷

<篇名>论食

属性:时疫有首尾能食者,此邪不传胃,切不可绝其饮食,但不宜过食耳。有愈后数日
微渴、微热不思食者,此微邪在胃,正气衰弱,强与之,即为食复。有下后一日,便思食,食之有
味,当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