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煎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
尿
歌曰 二两大黄十四栀。茵陈六两早煎宜。身黄尿短腹微满。解自前阴法最奇。
柯韵伯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证。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则热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
得下

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也。张令韶之说最妙。)然里有不同。肌肉是太阳之里。当汗而
发之。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按柯韵伯移此方于太阳篇。亦有见解。然原本系是阳明。
圣经必不可擅改。)心胸是太阳之里阳明之表。当寒以胜之。故用栀子柏皮汤。乃清火法。
肠胃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禀北方之色。经冬不凋。傲霜凌
雪。遍受大寒之气。故能除热邪留结。率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瘀热悉
从小便而出。腹满自减。肠胃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阳明利水之圣剂也。又按仲景治
阳明渴饮有三法。太阳篇之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者不与焉。若大渴烦躁小便自利者。白虎
汤加参清火而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以利水。若小便不利而发黄腹满者。
茵陈汤以泄热令黄从小便出。病情治法。胸有成竹矣。窃思仲景利小便。必用气化之品。通
大便。必用承气之品。以小便由于气化也。兹小便不利。不用二苓者何。本论云。阳明病汗
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须知阳明汗出多而渴者。
不可用。则汗不出而渴者。津液先虚。更不可用明矣。此主以推陈致新之茵陈。佐以屈曲下
行之栀子。不用枳、朴以承气。与芒硝之峻利。则大黄但能润肠泄热。缓缓而行。故必一宿
而腹始减。黄从小便去。而不由大肠去。仲景立法之奇。匪夷所思耳。



<目录>卷五\阳明方

<篇名>麻仁丸

属性: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此
之。
麻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炙。) 大黄(一斤 去皮。) 浓朴(一
尺去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渐加。以知为度。
歌曰 一升杏子二升麻。枳芍半斤效可夸。黄朴一斤丸饮下。缓通脾约是专家。(一本。

男元犀按。脾为胃行其津液也。今胃热而津液枯。脾无所行而为穷约。故取麻仁、杏仁
多脂
治在脾而取缓。欲脾不下泄其津液。而小便数已还津液于胃中。而大便难已也。
蔚按。古今权量尺寸不同。考之内台方。麻仁四两。杏仁六两。芍药、枳实各二两。浓
朴三



<目录>卷五\阳明方

<篇名>栀子柏皮汤

属性:治伤寒身发黄发热。
栀子(十五枚) 甘草(一两)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里郁业经向外驱。身黄发热四言规。(身黄发热之外无他证。)草须一两二黄柏。
十五



<目录>卷五\阳明方

<篇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属性: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此汤主之。
麻黄(二两 去节。) 连翘(二两) 赤小豆(一升) 甘草(二两) 生梓白皮(一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
日服
歌曰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杏仁二草嘉。
蔚按。栀子柏皮汤。治湿热已发于外。止有身黄发热而无内瘀之证。此治瘀热在里。迫
其湿
豆利水
奠安太阴。俾病气合于太阴而为黄者。仍助太阴之气。使其外出下出而悉去也。潦水者雨后
水行 地。取其同气相求。地气升而为雨。亦取其从下而上之义也。



<目录>卷五\少阳方

<篇名>小柴胡汤方

属性:(本论无方。此方列于太阳篇中。今补其方名。)
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言少阳之上。相火主之。少阳为甲木。诸风掉眩。皆属于木。

论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此言少
阳自
论云。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
不和
论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
紧者
论云。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此言当
审汗
少阳未列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