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表证全除尽。里气未和此法程。
蔚按。太阳为天。天连于水。太阳中风。风动水气。水气淫于上则呕逆。水气淫于下则
下利。水气聚于心下。则为痞且硬满引胁而痛也。其人 汗出。头痛。干呕短气。汗出等
证。宜辨。若恶寒为表未解。不可攻之。若不恶寒为表解而里未和。宜用此汤。第三味皆辛
苦寒毒之品。直决水邪。大伤元气。柯韵伯谓参、术所不能君。甘草又与之相反。故选十枣
以君之。一以顾其脾胃。一以缓其峻毒。得快利后糜粥自养。一以使谷气内充。一以使邪不
复作。此仲景用毒攻病之法。尽美又尽善也。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大黄黄连泻心汤

属性: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紧者。此方主之。若
未解也。宜先解表。然后攻痞。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 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蔚按。心下痞按之濡而不硬。是内陷之邪与无形之气搏聚而不散也。脉浮在关以上。其
势甚高。是君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阴也。此感上焦君火之化而为热痞也。方用大黄、黄连大
苦大寒以降之。火降而水自升。亦所以转否为泰法也。最妙在不用煮而用渍。仅得其无形之
气。不重其有形之味。使气味俱薄。能降而即能升。所谓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也。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附子泻心汤

属性: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此汤主之。
大黄(二两) 黄芩(一两) 黄连(一两) 附子(一枚 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愚按。麻沸汤
渍者。微取气不取其味也。)
歌曰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
蔚按。心下痞。是感少阴君火之本热也。复恶寒者。复呈太阳寒水之本寒也。汗出者。
太阳本寒甚而标阳大虚而欲外撒也。治伤寒以阳气为主。此际岂敢轻用苦寒。然其痞不解。
不得不取大黄、黄连、黄芩之大苦大寒。以解少阴之本热。又恐亡阳在即。急取附子之大温。
以温太阳之标阳。并行不悖。分建奇功如此。最妙在附子专煮扶阳。欲其熟而性重。三黄荡
积开痞。欲其生而性轻也。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生姜泻心汤

属性: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
此汤主之。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汗余痞证四生姜。(太阳寒水之邪伤于肌肤之表者从汗而解。入于躯壳之里者不
从汗
次男元犀按。太阳为寒水之经。寒水之气伤于外者。可从汗而解之。寒水之气入于里者。

心法统共之证。陈平伯云。君生姜之辛温善散者宣泄水气。复以干姜、参、草之甘温守中者
培养中州。然后以芩、连之苦寒者涤热泄痞。名曰生姜泻心。赖以泻心下之痞。而兼擅补中
散水之长也。倘无水气。必不用半夏、生姜之辛散。不涉中虚。亦无取干姜、参、草之补中。
要知仲景泻心汤有五。然除大黄黄连泻心汤正治之外。皆随证加减之方也。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甘草泻心汤

属性: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
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此方主之。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陈平伯曰。心下痞。本非可下之实热。但以妄下胃虚。客热内陷。上逆心下耳。是以胃
气愈
甘草者。下利不止。完谷不化。此非禀九士之精者不能和胃而缓中。方名甘草泻心。见泄热
之品得补中之力而其用始神也。此伊芳尹汤液所制。治狐惑蚀于上部则声嗄者。方中有人参三
两。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治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