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或
解其
热。或用辛热以散外寒。随时制宜。无不可也。



<目录>卷三\太阳方

<篇名>白散

属性: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 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上二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
必吐
余于浅注全录之。此照内台方及张氏本节之。)
歌曰 巴豆熬来研似脂。只须一分(去声)守成规。更加桔贝均三分。(去声)寒实结
胸细辨医
蔚按。巴豆辛热。能散寒实而破水饮。贝母开胸结。桔梗开肺气。不作汤而作散。
取散以散之之义也。进热粥者。助巴豆之热势以行之也。进冷粥者。制巴豆之热势以止
之也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柴胡桂枝汤

属性: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此汤
主之。又发汗多。亡阳谵语。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甘草(一两) 桂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歌曰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生姜、大枣、甘草二方俱有。只取桂枝汤
之半
蔚按。小柴胡汤解见本方。此言伤寒六七日。一经已周。又当太阳主气之期。其气不能
从胸
以转出。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柴胡桂枝干姜汤

属性: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
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此汤主之。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甘草(二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

歌曰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括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张令韶曰。伤寒五六日。厥阴主气之期也。厥阴之上。中见少阳。已发汗而复下之。则
逆其
故渴。无枢转外出之机。故不呕。但头汗出者。太阳之津液不能旁达惟上蒸于头也。少气欲
枢转而不能。故有往来寒热之象也。厥阴内属心包而主脉络。故心烦。此病在太阳而涉厥阴
之气。不得少阳之枢以外出。故曰此为未解也。用柴胡、桂枝、黄芩。转少阳之枢而达太阳
之气。
牡蛎启厥阴之气以解胸胁之结。蒌根引水液之上升而止烦渴。汗下后中气虚矣。故用干
姜、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半夏泻心汤

属性: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
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
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此汤。
半夏(半升 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人参(三两) 黄
连(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蔚按。师于此证。开口即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俱在者。五六日乃厥阴主气之期。

结胸。但满而不痛者为痞。痞者否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之义也。芩、连大苦以降天气。姜、
枣、人参辛甘以升地气。所以转否而为泰也。君以半夏者。因此证起于呕。取半夏之降逆止
呕如神。亦即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以生姜易干姜是也。古人治病。不离其宗如此。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附结胸脏结痞证辨

属性:结胸为阳邪。脏结与痞为阴邪。但脏结结于下。痞结结于上也。结于下者感下焦阴寒之
气化



<目录>卷四\太阳方

<篇名>十枣汤

属性: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
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此方主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渣。内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羸者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目更服。加半钱匕。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歌曰 大戟芫花甘遂平。妙将十枣煮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