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各一钱五分)、益志(一钱)。
男妇下元冷极。久不孕育。加鹿茸、官桂、茱萸(各一钱五分)、蕲艾(一钱)、沉香(一钱)。
小儿冷泻。加肉豆蔻(一钱五分)、丁香(七分)。
脚膝冷痛。加鹿茸、牛膝、官桂(各等分)、或丸。或煎。
腰冷如冰。加鹿茸、杜仲、破故纸、肉苁蓉(各等分)、或丸亦可。
精清如水。精冷如冰。加肉苁蓉、韭子、鹿茸(各等分)、海狗肾(一具)。



<目录>卷之一\寒门

<篇名>温疫(大头病附)

属性:脉 脉诀云。瘟病之脉。散而难名。如太阳脉浮。阳明脉长。少阳脉弦。太阴脉细。少阴脉
又云。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瘟疫。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瘟毒者危。凡瘟病大热
脉沉涩细小足冷难治。洪大有力。或浮大者。可治。脉不浮者为传染。若左寸浮大。右寸
宜补中带表而治之。
症 夫瘟疫之症。多由房劳太过。腠理闭泄。少阴不藏。触冒冬时杀疠之气。严寒之毒。
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瘟病。至夏变为热病也。又有时行不
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
疫也。外症头痛。壮热。
治 丹溪云。治法有三。有宜补。宜散。宜降。人参、白术、防风、羌活、苍术、并大黄、
活石、人中黄之类主之。又吴氏云。凡尺寸脉浮者。发于太阳也。宜
汗之。或有自汗身疼者。九味羌活汤主之。尺寸
数者。少阳也。宜小柴胡
考瘟病。先因伤寒热未除。更感时行之气。而为瘟疫也。治与伤寒不同。盖瘟病因春时温气
乃郁热自内而发于外。故宜辛平之剂以发散之。况时令已暖。不可
用麻黄。如时令尚寒。少佐之亦可。凡瘟病发于三阳者多。三阴者少。若发于三阴者。必有
所因也。或食寒物内伤太阴而得之。或因过欲先伤少阴而得之。治制皆与伤寒各条同。惟发
表不同耳。又有大头天行病。乃湿热在高巅之上。并阳明邪热大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
视其肿势在何部。随经治之。用防风、羌活、酒芩、酒蒸、大黄、随病加减治之。不可用降
药。
方 人参败毒散治瘟疫及大头病初感。服此药散之。
人参(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白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羌活(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 黄芩(一钱) 枳壳(八分) 苍术(一钱二分) 桔梗(七分)
上作一服。用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钟。煎一钟。热服微汗为度。
又方 三黄石膏汤治疫症燥渴。将欲发狂者。
石膏(三钱)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一钱五分) 麻黄(一钱五分寒用多暖用共之) 山栀(一
钱) 热甚者加大黄(三钱)
上用水二钟。粳米一撮。煎服。连进三五服即愈。
又方 普济消毒饮子。治瘟疫热毒。清热解毒。大头病。头面肿。亦可服。
柴胡(一钱五分) 黄连(炒) 黄芩(炒) 玄参 生甘草 桔梗 连翘 鼠粘子 白芷 马勃
川当归(各一钱) 僵蚕(七分) 升麻(七分) 板蓝根(一钱如无以蓝叶代之或真青代亦可)
如虚。加人参(一钱五分)、大便秘。加酒蒸大黄(二钱)。
又方 辟瘟丹凡春夏秋间预服。以免疫气传染。或初感。服此药。得小汗亦愈。
防风(去芦一两五钱)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麻黄 石膏 滑石 黄芩 连翘 栀子
(各一两) 桔梗 荆芥 薄荷(各八分) 玄胡粉(一两五钱) 大黄(煨二两) 鬼箭羽 马勃
管仲(各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腊雪水。或冰水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葱汤下。得周身微汗即解。此药
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冬至腊日。焚香礼斗。至诚修合。无不应验。合时忌与妇人鸡犬
孝子见之。



<目录>卷之一\寒门

<篇名>内伤(脾胃附)

属性:脉 脉大而无力为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二倍。或三倍。其急大而数。重按无力。为劳后
内伤。右关脉弦滑而沉。或弦大而数。或浮滑而疾者。为饮食内伤也。右关弱甚。或隐而不
见者。为脾胃虚损也。左关脉缓。右关脉弦者。为肝木乘脾土也。右关脉数。为胃热。弦滑
为胃寒。脉结为思伤脾也。
症 谨按东垣论。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
。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伤恶寒。虽近烈火不能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则解。外伤恶
风。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些小贼风。外伤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壅盛有力。
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伤则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且先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