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则丙子、丙午、甲子、甲午、庚午、庚子、丙寅、
丙申年。甲寅、甲申年。庚寅、庚申。并辰戌之年。运过丙申。及庚运所临。其害尤甚。及
丑未之年。宜有此候。又更无问太岁。盖天地变化其候多端。难可穷尽。今此方但世人亦不
必撞定太岁。但有一年三春中。天时失和。多有寒肃之化。阳光少见。忽寒热二气更相交争。
忽于夏日多寒温之化。寒邪犯心。所受之痢先发寒热。忽头痛。忽先转数行。忽有赤痢。忽
赤白相杂。忽下白痢。并宜吃此通神散。吃后取壮热便退。若两三盏后壮热不退。更不吃此
方。自别有方论在下。
麻黄 官桂(各三分) 大芎 白术(各二两) 本 独活 桔梗 防风 芍药 白
芷(各半两) 牡丹皮 甘草(各一分) 细辛(八分) 牵牛(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
二钱。随时
热汤调下。和滓热吃。用酒两三盏。如寒热不退。更不必吃。自别有方论在下。若吃此药后
寒热已退。赤痢已消减。便修合第二方药吃。取安效。若寒热已退。赤痢未消减。便服两三
盏。然不可多吃。一日只两盏。候赤痢消减。忽变泻白痢。渐次修合第二方吃。候白痢度数
减少。便修合第三方吃。取安平。但六丙之年。六庚之岁。春夏之内。时气多寒。人得痢疾。
此药通神。若是六甲之年。丑未之岁。温化便多。人得痢疾。先发寒热。即于方内添草豆蔻
一两。同修合也。又不问太岁。但一年间春夏之内多寒。人有痢疾。先发寒热。并宜吃此方。
\x治毒痢 初得时。先发寒热。吃前方寒热已退。赤痢已消减。宜进退真散。若吃\x
\x前方药寒热未退。赤痢未消减。更不进此药。但天地变化其候非常。痢疾证候多端。\x
\x此不得不更加仔细。\x
诃子(五斤用面火炮热不要生亦不要焦去面不用就熟吃将诃子破去核不用只使皮焙干)
上细杵罗为末。每服二钱半。以米汤一盏半。同药炼取一盏。空心和滓吃。若吐出一两口涎。
更加如此吃经数盏。大腑渐安。出后减少。便修合第三方药吃。以牢固大肠。若吃前方药壮
热未退。血痢犹未减不消。进此药。
\x治毒痢 吃前面两方药。病势已减。所下之痢。止余些小。忽下清粪如鸭粪。忽\x
\x如茶汤。如
舶上黄(去沙石用二两细研如飞尘) 上以薏苡仁二两。炒熟。杵为末。与舶上黄末相
和令匀。滴熟水相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以米汤下五十丸。
\x治毒痢 初得痢时。先发寒热。吃前面毒痢方通神散三两盏。经一日。忽隔一夜\x
\x寒热不退。下痢不减分数。通身发热。所下之痢多是脓涕。忽如桃花。忽如红米胶。\x
\x每一次忽下一盏半盏已来。吃此药二盏至三盏。经一日。忽一夜寒热不退。下痢不减\x
\x分数。便不进此药。若根据法进药两盏后。壮热便退。下痢少减分数。即请渐渐进此药\x
\x。每日只两盏。候赤痢消减。忽变成白痢。却修合上面还真散吃。取平安。但痢有寒热\x
\x。其证一也。前方以暖药解之。此方以凉药投之。其说合也。答曰。水邪犯心。身能发\x
\x热。土湿郁火。身亦发热。肝热刑脾。身亦发热。惟至精者识其秋毫之变。切恐世人\x
\x未能通其妙旨。于此设此两方以救其失。然毒痢之伤人。惟水邪犯心最为极重。但患\x
\x痢疾之人。有增寒壮热。先吃上面通神散三两服。寒热不退。下痢不止。然后进此药\x
\x。以太岁分之。惟六壬、六戌、寅申、巳亥之年宜此药。而六戌之年。尚有等差者。盖\x
\x火盛之年。必有寒湿相犯故也。然以六气推迁不定。又不可局定年辰。但一年之间。\x
\x春夏之内热气偏多。湿化不举。人患痢疾。肝脉弦。心脉洪。吃此药。若吃两盏后不\x
\x见效验。不进服。盖痢之初起。切记水之犯心。不可妄投凉药。故此方两盏无验。更\x
\x不可进服。\x
荆芥穗 牡丹皮(去心) 牵牛(炒) 木香 白头翁 芍药 桔梗 防风 独活 地
榆(各一分) 黄连(蜜浸)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一两沸。急泻出。食后温
和吃此药后
\x治毒痢 初得病时。先发热。所下之痢皆是白涕。并宜吃上面通神散。若人患痢\x
\x经一两日。寒热自退。却只下白痢。未效宜服此方。\x
黄橘皮 防风(各一分) 甘草(四铢) 细辛(三铢) 白术(二分) 草豆蔻(一
个) 大芎(半
吃。
\x治毒痢 初得病时。微有些小寒热。忽止腹痛。出后时。粪后有些小胶涎与赤痢\x
\x相杂。却因误吃凉药。渐渐下痢极多。从早至暮。但只思眠。早朝即颜色枯瘁。身体\x
\x稍凉。近晓至夜即面赤。颜色光润。下痢极多。皆是清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