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寒气停滞,积于胸膈,或时呕吐酸水,不思饮食,用胡椒食姜丁香三味
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或二钱,入盐少许,不拘时白汤点服。



<目录>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篇名>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久患腹胀。
丁香 木香 槟榔 萝卜子 牵牛(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用紫苏汤送下。
又方 凡治腹胀,经久患泄泻数升,昼夜不止,服药不验者,乃气脱也,宜用此。
上用益智子煎浓汤服,立愈。



<目录>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篇名>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
木香 草豆蔻(面裹煨) 苍术(米泔浸,各三分) 浓朴(姜制,四分) 当归(五
分) 青皮(去白) 益智仁 白茯苓(去皮) 陈皮 泽泻 干生姜 吴茱萸(汤泡) 半
夏(以上各二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内经》曰∶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
营运阳分为君,以生姜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热,消散中寒为臣,以浓朴木香苍术青皮苦
辛大温,通顺滞气,以当归陈皮人参之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气不降,以苦泄之
,吴茱萸之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茯苓甘平,泽泻咸平,气薄引导浊阴之
气,自天而下,故以为佐。气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范
天骧夫人,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两胁刺痛
。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 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
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
上行阳道,又以前药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上 咀,都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忌食生冷硬物。



<目录>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篇名>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由脾元虚弱,不能克制于水,水气上行,浸渍于土,土湿
不能运化水谷,气不宣流,上下痞塞,故令人中满。旦阳气方长,谷气易消,故能食;暮阴
气方进,谷不得化,故不能食。其脉沉实滑,病名谷胀。
上用鸡矢白半升,以好酒一斗渍七日,每服一盏,食后临卧时温服。



<目录>卷之四十二

<篇名>积聚门(附论)

属性:《针经》云∶夫积者,盖厥气生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凝涩则寒气上入于
肠胃,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
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
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或
外中于寒,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渗着
而不去,而成积矣。且如见于五脏者,各有名焉∶肝之积曰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
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
为积,故谓之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
贲,肾之积名曰奔豚,此其五积之名。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
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其始发者有常处,其
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
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又有七症八瘕,又有石瘕肠覃。陈无择论症瘕属
肝部,积聚属肺部。夫症者证也,瘕者假也。假物而成形,然有七症八瘕之名,经论亦不详
出,虽有蛟蛇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尔。若妇人症瘕,则由内
外不内外,因动伤五脏气血而成。古人谓为痼疾,以蛟蛇等为生瘕,然亦不必泥此,并属血
病。蛇发等事,皆出偶成,但饮食间误中之,留聚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犹永徽中僧病噎
者,腹中有一物,其状如鱼,即生瘕也。又有石瘕,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恶血当泻不泻,坏血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
,可导而下。《宝鉴》曰∶夫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今寒客于子门,则必气塞不
通,血壅不流,而坏血以止之,结硬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