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黄连 泽泻 陈皮
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故体重节痛;不能运化精微,故口干无味;中
气既弱,传化失宜,故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也。洒淅恶寒,肺弱表虚也。面色不乐,阳
气不伸也。是方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渗之,二活,防风、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
黄连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 、甘草以益胃,白芍酸收用以和营,而协羌活、柴胡
辛散之性,盖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竣厉,犹兵家之节制也。
【按】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
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
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x升阳散火汤\x 治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及过食冷物,抑遏少阳清气,郁于
脾土之中,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以上各五钱) 甘草(炙,三钱) 柴胡(三钱)
防风(二钱) 甘草(生,二钱)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
【集注】吴琨曰∶经云∶少火生气。大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扬之则
光,遏之则灭。今为春寒不去,遏郁阳气,饮食冷物,填塞至阴,以致升生之气几于息矣。
故用升麻、柴胡、羌活、独活、葛根,皆辛温风药,以鼓动少阳生气。清阳既出上窍,则
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 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
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李杲圣于脾胃者,其治
之也,必主于升阳。俗医知降而不知升,是扑其少火也,安望其卫生耶!若气不虚,本
方除人参、独活加葱白,名火郁汤,治同。
\x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x 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脾胃一虚,阳气下陷,阴火乘之,时
值夏令,当从此治。
黄 苍术(泔浸,炒) 甘草(炙) 羌活(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两半) 黄连(酒炒,五钱) 黄芩(炒) 人参(七钱) 石膏(少许,
长夏微用,过时去之)
每服五钱,姜、枣煎服。
【集注】汪昂曰∶李杲云∶脾胃一伤,阳气日损,脾胃之清气下陷,浊阴之火得以上
乘,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也。惟以气味薄之风药,升发阳气,佐以苦寒之品,泻阴中火,则
阴不病阳气伸矣。是方参、 、术、草,以补脾胃也。佐羌活、升、柴,以助阳升;佐
石膏、芩、连,以泻阴火。假令不能食而瘦,乃本病也。右关脉缓弱,乃本脉也。或本脉
兼见弦脉,本证兼见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一二证,此肝之脾胃病也,当加风
药以泻肝木。脉兼见洪大,证兼见肌热、烦热、面赤一二证,此心之脾胃病也,当加泻
心火之药。脉兼见浮涩,证兼见短气、气上喘咳、痰盛、皮涩一二证,此肺之脾胃病也,
当加泻肺及补气之药。脉兼见沉细,证兼见善欠、善恐一二证,此肾之脾胃病也,当加
泻肾水及泻阴火之药。所以言此者,欲人知百病皆从脾胃而生,处方者当从此法加时令药也。
\x清暑益气汤\x 长夏湿热蒸炎,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烦心便黄,渴而自汗,
脉虚者,此方主之。
人参 黄 甘草 白术 神曲 五味子 青皮 升麻 干葛 麦冬 黄柏 泽泻
广橘皮 苍术(钱半) 当归
姜三片,枣二枚,去核,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暑令行于夏至,长夏则兼湿令矣。此方兼而治之。炎暑则表气易泄,
兼湿则中气不固。黄 所以实表,白术、神曲、甘草所以调中,酷暑横流,肺金受病,人
参、五味、麦冬,所以补肺、敛肺、清肺,经所谓扶其所不胜也,火盛则水衰,故以黄柏、
泽泻,滋其化源。津液亡则口渴,故以当归、干葛,生其胃液。清气不升,升麻可升;浊
气不降,二皮可理。苍术之用,为兼长夏之湿也。
程应旄曰∶人知清暑,我兼益气,以暑伤气也。益气不独金能敌火,凡气之上腾而
为津、为液者,回下即为肾中之水。水气足,火淫自却也。
\x清燥汤\x 治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软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
黄连 黄柏(酒炒) 柴胡(以上各一分) 麦冬
当归身 生地 猪苓 炙甘草 神曲(以上各二分) 人参 白茯苓 升麻(以上各三分) 橘皮
白术 泽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 黄 (一钱五分) 五味子(九枚)
上 咀,如麻豆大,水二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注】清暑益气汤与此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