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手少阴之络,令食竟必饥,心为之痛,故谓之饥疝。

  卷之二十 疝病诸候(凡十一论)

  十一、疝瘕候

  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病虽有结瘕,而虚假可推移,故谓之疝瘕也。由寒邪与脏腑相搏所成。其病,腹内急痛,腰背相引痛,亦引小腹痛。

  脉沉细而滑者,曰疝瘕;紧急而滑者,曰疝瘕。方云:干脯曝之不燥者,食之成疝瘕。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孔窍。

  又云:坐,舒两脚,以两手捉大拇指,使足上头下,极挽,五息止,引腹中气遍行身体。去疝瘕病,利诸孔窍,往来易行。久行精爽,聪明修长。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一、痰饮候

  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有声,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卧,其形如肿是也。

  脉偏弦为痰,浮而滑为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以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二、痰饮食不消候

  此由痰水结聚在胸腑、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今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三、热痰候

  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痞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吸吸而热,故云热痰也。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四、冷痰候

  冷痰者,言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膈之间,时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食饮也。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五、痰结实候

  此由痰水积聚,在于胸腑,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痞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六、膈痰风厥头痛候

  膈痰者,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即死。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七、诸痰候

  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或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诸痰。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八、流饮候

  流饮者,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谓之流饮。遇血气痞涩,经络不行,水不宣通,停聚溢于膀胱之间,即令人短气。将息遇冷,亦能虚胀。久不瘥,结聚而成癖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九、流饮宿食候

  流饮宿食者,由饮水过多,水气流行在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则有宿食之气,腹胀满,亦壮热,或吞酸,皆其候也。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十、留饮候

  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宣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皆其候也。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十一、留饮宿食候

  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气酸臭,腹胀满,吞酸,所以谓之留饮宿食也。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十二、癖饮候

  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在胁下,弦亘起,按之则作水声。

  卷之二十 痰饮病诸候(凡十六论)

  十三、诸饮候

  诸饮者,皆由荣卫气痞涩,三焦不调,而因饮水多,停积而成痰饮。其为病也,或两胁胀满,或心胸烦闷,或眼暗口干,或呕逆短气,诸候非一,故云诸饮。其汤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