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也。另分一条,在本门十二
条之次。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妇
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辨脉篇》内,故不复释。
五劳极虚,羸瘦,腹满,不能饮食,(缓中补虚)。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
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大黄 虫丸主之。
【按】“两目黯黑”句下“缓中补虚”四字,当在不能饮食之下,必是传写之讹,当
移之。



<目录>卷八\正误存疑篇

<篇名>正误

属性: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痿)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微〔浮〕而数,微〔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浮〕则汗出,数则恶寒。
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
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
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按】“肺痈”之上,当有“肺痿”二字,不然本文论肺痿之义,则无着落,必是脱简,
当补之。“脉微”之三“微”字,当是三“浮”字,始与文气相属,当改之。
大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按】“大逆上气”之“大”字,当是“火”字,文义病药始相属,当改之。



<目录>卷八\正误存疑篇

<篇名>正误

属性: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宜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按】此篇无治虚寒腹满之方。当与温药之下,当有“宜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
之”十四字,必是脱简。阅《伤寒论・太阴篇》自知,当补之。
病者痿黄,躁〔燥〕而不渴,胸〔胃〕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按】“躁而不渴”当是“燥而不渴”,文气通顺。“胸中寒实”当是“胃中寒实”,若
是胸中寒实,如何曰下利不止者死,当改之。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
(当下其寒)。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按】“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之十九字,当是衍文,阅
《伤寒论・辨脉法》自知,删之。“当下其寒”四字,当在“必心下坚”之下,文义始
属,当移之。
胁下偏〔满〕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按】“胁下偏痛”之“偏”字,当是“满”字,当改之。
按之心下满痛、(有潮热)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按】“按之心下满痛”之下,当有“有潮热”三字,若无此三字,则不当与大柴胡
汤,当补之。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抟,即为寒疝。绕
脐痛苦,发则白〔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按】此条脉重出,下条有证无脉,“其脉沉紧者”五字,当在下条“里急”之下。然
脉弦而紧,是劲急之甚,当属寒疝之重者。其白汗之“白”字,当是“自”字,改之。下条“其脉
沉紧者”,是里痛之脉,当属寒疝之轻者,当移之。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其脉沉紧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按】“胁痛里急”之下,当有上条“其脉沉紧者”五字。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
主之。
【按】“抵当”二字,衍文也。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大〕而
涩,故知有缩食,大承气汤主之。
【按】“尺中亦微而涩”之“微”字,当按《伤寒论》作“大”是字,当改之。



<目录>卷八\正误存疑篇

<篇名>正误

属性: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头〕运而重,冒〔风〕而肿胀。
【按】“身运而重”当是“头运而身重”,“冒而肿胀”当是“冒风而肿胀”,乃与文义
始为相属,当改之补之。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按】“两臂不举,舌本燥”二句,“而汗出”三字,文义不属,必是错简,不可为后
世法,不释。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按】“旋复花汤主之”六字,与肝着之病不合,当是衍文。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