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是遗失,当补之。



<目录>卷八\正误存疑篇

<篇名>正误

属性: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
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抟,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
蛇。
【按】“痉病也”之下诸句,与上文义不属。与后条之“为欲解,脉如故”诸句,文
义相属,宜分于彼。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按】“反恶寒”之“反”字,衍文也。玩痉病之条自知,当恶寒也。宜删之。
(若发其汗者,寒湿相抟,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
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按】“暴腹胀大者”五字,衍文也,当删之。



<目录>卷八\正误存疑篇

<篇名>正误

属性: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沉〕紧者下之瘥,弦迟者可温
之,弦(浮)紧者,可发汗针灸也,弦浮〔滑〕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
食消息止之。
【按】“弦小紧者”之“小”字,当是“沉”字,则有可下之理。弦紧者,当是“弦
浮紧”,则有可发汗之理。弦浮大者,当是“弦滑大”,则有可吐之理。且不遗本文疟脉
自弦之意,当改之补之。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
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肌肉。
【按】此言瘅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按】此言温疟,其文脱筒,《内经》已详,不复释。
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按】此言牝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目录>卷八\正误存疑篇

<篇名>正误

属性:(寸口脉迟〔浮〕而缓,迟〔浮〕则为寒〔风〕,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
为中风;邪气中经,)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
正气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按】“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此五句原文在
本条之首,当在后条之首。“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
则为中风;邪气中经”,此六句原文在后条,当在此条之首,文气始各得相属,必系错简,
当移之。其中有“浮者血虚”一句,必是衍文,当删之。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二
“迟”字当是“浮”字,“寒”字当是“风”字,始得文义了然,且迟缓二脉不能并见,当改
之。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风〕,寒虚〔风〕相抟,邪在皮肤,)则身痒
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按】“浮则为虚,寒虚相抟”二“虚”字,应是“风”字,当改之。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
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抟,名曰断泄〔绝〕,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
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按】“名曰断泄”之“泄”字,当是“绝”字,始与下文相属,当改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 )欲吐,桂枝芍药知母
汤主之。
【按】温温应是“ ”,当改之。



<目录>卷八\正误存疑篇

<篇名>正误

属性: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瘰〕者,皆为劳得之。
【按】“若肠鸣”三字,与上下文不属,必是错简,当删之。侠瘿之“瘿”字。当是
“瘰”字,且先劳后瘰,先瘰后劳者有之,从未见劳瘿先后病也,当改之。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虚〕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按】“阴寒精自出”之“寒”字,应是“虚”字,当改之。
男子面色白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按】“脉浮者,里虚也”句,当是衍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洛,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
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按】此条“脉得诸芤……”五句,与上文义不属,衍